暗訪

[ 現代故事 ]

有人向教育局電話舉報,說他們樓棟裡有人在週末晚上違規補課。科長讓我和另一位同事晚上先去摸下情況,回來彙報。

我和同事來到電話中所說的小區。說實在的,這個小區我很熟,就在我家附近,旁邊有所中學,學校裡的很多老師都住在這裡。我以前也在這讀初中,是一個調皮搗蛋、讓老師頭疼的傢伙,幸運的是班主任始終沒放棄我,在她的苦口婆心、軟硬兼施之下,我幡然醒悟,三更燈火五更雞,竟然考上了重點高中,算是皆大歡喜。

小區很破舊,路燈昏暗,多是六層小樓,沒有電梯。我毫不費力地找到了那棟樓,可舉報電話裡沒說是哪戶人家,一時不知該如何下手。

同事建議先去物業問問,我搖搖頭說:“他們才不會幫這個忙呢,老師也是業主。”

“要麼我們先守在樓道口,看有學生模樣的人進來就問問吧。”同事又說。我點頭同意。

晚上六點多,走來一位學生模樣的女生,她拎著一個白色布袋子,像是來上課的。同事迎過去,微笑著說:“請問這位同學,你是來這兒上課的嗎?”女生警覺地看了他一眼,有點緊張,然後說:“不是,我是來舅舅家玩的,就在樓上。”

“幾樓?”

“你問這幹嗎?”女生沒回答,頭也不回地急匆匆上樓去了。

我和同事繼續在樓梯口附近徘徊,像是執行任務的便衣警察。“要麼我們問問上樓的大人?”同事又提出新建議,我搖搖頭:“不行,那樣不是打草驚蛇嗎?”

幾分鐘後,又來了兩位女學生,我剛要問,同事用眼光制止了我。等女生上樓,同事小聲對我說:“你在樓下守著,我跟著上去看看。”說完不等我同意,他就做賊似的跟著那兩位學生上了樓梯。我一個人靠在樓梯旁,心卻莫名其妙地跳得厲害。不到幾分鐘,同事滿臉失望地走下來,不用說,他肯定也沒發現什麼情況。

我倆站在樓下,抽著煙。我抬頭看著這棟30多年前蓋起的小樓,家家亮著燈光,沒有絲毫特別的動靜和異樣。正在這時,一輛警車閃爍著警燈停在我們旁邊,車上下來一個又高又壯戴著紅袖章的警察,後面跟著一個瘦高的輔警。警察走到我們跟前,亮了一下證件,然後說:“麻煩你們倆出示下身份證。”

“我們沒帶身份證,出了什麼事?”同事緊張地問。

“我們接到報警,說有人在樓下騷擾女性。”

“警察同志,你可能誤會了,我們是教育局的,是接群眾舉報來調查週末補課的。”我聲音很大,估計樓上的人都能聽見。

“那證件呢?怎麼證明你們的身份?”警察的表情依然嚴肅。

“我們也是臨時過來看看情況,沒帶證件。”

“既然沒有證件,也沒有身份證,那就請兩位跟我到派出所去一趟,核實下身份。”

這時,圍在樓梯口附近看熱鬧的人越聚越多,都在紛紛議論,有的樓上住戶開啟窗戶,伸著頭往下看,熱鬧非凡。

我有點不滿,仍大聲跟警察辯論:“我們是教育局來調查補課的,沒違反法律,去派出所幹什麼?你要不信,我現在給我們領導打電話證明一下。”

“不好意思,我們是接到群眾報警出警的,要按流程辦事,你們沒有身份證件就需要到所裡去核實,請您配合一下我們的工作。”警察絲毫不為所動。

再這樣僵持下去,影響不好。我看了一眼同事,他點點頭,於是我說:“那好吧,這是一場誤會,我們跟你去一趟。”說完我倆跟著警察走向旁邊的警車,在即將跨進警車的一剎那,我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那棟樓房,三樓的一個窗戶已經開啟,一個光亮的腦袋探出窗外,正朝我這邊緊張地注視著。雖然離校十幾年,可那張面孔我仍然十分熟悉,於是我衝他笑笑,轉身坐進警車裡。

點評:

小說的主要特點是暗含不露。正面寫的是去追蹤課外不合規的輔導班,後半部卻出現突然的大反轉,做好事的人反而差點被抓。小說的巧妙是,整個事件的策劃人並不用更多的筆墨細緻描寫,一切都留給讀者去體味、思考,使作品更有咀嚼的意義。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在岸上種魚
下一篇: 灰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