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

[ 現代故事 ]

彭士祿(1925.11.18-2021.3.22),男,漢族,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人,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一生做了兩件事,作為中國首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研發設計了“深海利器”核潛艇,作為總指揮為中國建起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這兩件事都掀起“核巨浪”,改變了中國核動力的發展格局。彭士祿逝世後,2021年5月26日,中宣部決定,追授彭士祿院士“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是“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號召全社會向他學習。

在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發布了彭士祿同志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彭士祿是黨的早期領導人、我國農民運動的先驅彭湃烈士之子,是我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

鏗鏘腳步

父親彭湃犧牲的那一年,彭士祿只有4歲,為躲避國民黨“斬草除根”,他被輾轉送到20多戶老百姓家寄養。那時,他見到年紀大的就喊“爸爸媽媽”,見到年紀小的就喊“哥哥姐姐”.年幼的彭士祿先後被押送到潮安縣監獄、汕頭石炮臺監獄、廣州感化院,1935年被釋放後得以回到潮安,翌年再度被捕,後被營救出獄,跟隨祖母顛沛於香港和澳門……直至1940年,彭士祿才見到了一直關心著他的我黨負責人。

在蘇聯留學期間,一天,彭士祿應召來到中國駐蘇大使館,一位正在蘇聯訪問的負責人告訴他,美國和蘇聯都搞出了原子彈、氫彈,美國還有了核潛艇。我們中國要不受別人欺負,也得有這些東西。他認真地看著彭士祿,問:“中央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嗎?”彭士祿堅定地說:“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從此,彭士祿與核動力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上級隨即決定研究核潛艇,但究竟要直接在潛艇上建反應堆;還是先在陸上做模式堆,等試驗成功再裝備潛艇呢?大家爭論不休。彭士祿主張陸上模式堆與艇上堆交叉並進,這樣可以節約大量時間。有人還是堅持一步到位,直接將反應堆裝在艇上。對此,彭士祿據理力爭:“中國沒建過核潛艇,我們只在國外發表的照片上見過它的樣子。如果沒有一個模式堆做實驗摸索,進行科學論證,心裡會沒底的。陸上模式堆不是計算機模擬,而是真槍實彈,我們一定要做!”

最終上級採納了彭士祿的意見。1970年8月30日,中國第一座潛用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首次達到設計滿功率。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執行的全過程,並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除錯和試航。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三個盜伐者
下一篇: 找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