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窩有妙計

[ 現代故事 ]

蔡小偉是90後,大學畢業後如願考上了公務員,領導派他去山溝溝裡擔任“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工作。接受了這一光榮的使命,蔡小偉心裡發怵,擔心自己經驗少,完不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蔡小偉被安排的扶貧點是噶爾縣門士鄉門士村,這是個典型的畜牧業村,村裡人世世代代跟犛牛、羊群為伴。蔡小偉一路顛簸,看著手中的材料,想著該如何讓這個連名字都讀不順口的村子脫貧,心裡還真沒個底。

村裡人聽說城裡派了扶貧幹部過來,都好奇地站在村頭迎接,最積極的要數巴桑大叔。巴桑大叔五十多歲,年輕的時候讀過書,也曾走出過大山,見過世面,但後來生了場大病落下了腿疾,只得回村,日子過得很清貧。這幾年看著山下其他村靠著政府的好政策,過上了紅火的日子,他也眼熱得很。這不城裡來人了,總算是看到希望了。但看到蔡小偉的時候,巴桑大叔眼一斜頭一歪,拍拍屁股扭頭就走了。村裡人也都覺得這個城裡來的白淨少年哪有什麼本事帶大家脫貧。

蔡小偉也不敢含糊,第二天就召集村幹部一起商量脫貧的事。別看蔡小偉工作經驗少,但對扶貧政策還是做足了功課。他說:“各位,咱村的情況我瞭解,咱們祖祖輩輩放牧為生確實也能過活,但最近幾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現在山上的生態條件已經不適合居住,咱們可以整村搬到山下更宜居的地方發展。”蔡小偉的建議得到了村幹部的贊同,但是如何搬遷,大家七嘴八舌說不出個方案。有些話被貓在門口的一個人聽了個仔仔細細。

一個月後,村裡召開大會,蔡小偉將易地搬遷的方案跟大家做了解釋。“鄉親們,我們已經爭取到了易地搬遷試點村的名額,政府給咱在山下建造一個新村莊,無論是基礎條件還是配套設施都比現在好得多,而咱們每戶只要拿出一萬塊,就可以搬進新家過好日子。”蔡小偉原以為這個好訊息鄉親們聽了都會高興,沒想到底下聽了他的話一片唏噓。“我們不同意搬遷,咱們世世代代住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搬?還要我們花錢。再說了,搬到了山下我們靠什麼生活?”

首先站出來反對的就是巴桑大叔,“是啊,山下也沒地方給我們放牧,我們不搬。”隨著反對聲音越來越大,蔡小偉只得先暫緩此事,看來這“挪窩”的事,是個持久戰了。

又過了一個月,蔡小偉再次召開大會,這次他做足了準備,先是播放了一則易地搬遷成功案例的宣傳短片,又把山下政府規劃給門士村的土地周邊環境進行了介紹,最後把建成後的新村莊效果圖和配套功能展示給大家。他明顯感覺到村民們的表情“由陰轉晴”。果然這次會上搬遷的事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援,並且約定一週後簽署搬遷協議。

到了籤協議的時候,蔡小偉等了一天卻沒一個人來。快到黃昏時來了個村幹部,對他說:“蔡書記,你別等啦,今天是不會有人來籤協議的,搬遷的事咱還是從長計議吧。”

這是怎麼回事?開會時大家不都答應得好好的麼,是出了什麼變故嗎?那人往四周瞄了一圈,低聲說道:“可別說是我說的啊,這幾天村裡人都在傳,咱村搬遷是因為咱這山裡有銀礦。”

“胡鬧!這種假訊息究竟是誰編造出來的!”蔡小偉想到這麼多天的努力還敵不過一個謠言,氣就不打一處來。那人努了努嘴,正是巴桑大叔住處的方向。蔡小偉當即就跑到巴桑大叔家跟他理論。“巴桑大叔,您在村裡也是受大家尊敬的人,怎麼可以編造山裡有銀礦的謠言阻礙大家搬遷呢?如果您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可以跟我提,但脫貧是大事,您也希望過上好日子吧?”

巴桑大叔說:“我編造謠言?難道你說的話就不是胡編亂造麼?你說建新村莊就能建?我前幾日去山下看了,那裡根本什麼都沒有,我可不上你的當!”蔡小偉沒想到巴桑大叔還挺有想法,就耐心跟他解釋:“巴桑大叔,建造新村莊是有規劃一步一步來的,需要走各種手續,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先把搬遷協議簽了加快進度。”巴桑大叔還是不信:“你口說無憑,要麼你給我們寫個保證書,蓋那個‘紅戳戳我就信你!”目前搬遷方案尚在完善階段,相關事宜還得一步步來,蔡小偉還真給不了巴桑大叔這個保證。

為了給村民們證明“新村莊”是實實在在的事,蔡小偉挨家挨戶去做思想工作。真正讓村民們吃下定心丸的,是山下的挖掘機開始“轟隆隆”地平整土地了,這意味著新村已經開建,銀礦之事自然不攻自破。這下村民們開始爭著要籤協議,只有巴桑大叔還是無動於衷。

這天,蔡小偉帶著一籃子雞蛋來到巴桑大叔家,巴桑大叔冷冷地說:“蔡書記,村民不是把協議都簽了麼,你還來找我幹啥?”蔡小偉笑著說:“巴桑大叔,您不是還沒簽嘛,我來問問您有什麼困難。”巴桑大叔拖著不利索的腿挪到蔡小偉跟前說:“我要真有困難,你能解決?”蔡小偉笑了:“巴桑大叔,我解決不了,但是政府可以解決啊,您的情況我早就跟村委會了解過了,按照特困戶補貼的相關政策您的搬遷費用已經減免啦。”啥?巴桑大叔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有這樣的好事?其實他遲遲不肯籤協議的原因也在於此,他一個有腿疾的孤老頭,家徒四壁實在是拿不出這一萬塊錢,所以他才想出了銀礦的謠言想讓政府多補貼些,沒想到小蔡書記不但沒跟他計較,反倒幫他想辦法。

搬遷的事情順利落實了,但搬遷後山下的水草不適合放牧,一村子人的生計又成了問題。這天,蔡小偉正在辦公室寫材料,突然,巴桑大叔揹著一籮筐東西走了進來。他放下籮筐,搓了搓手說:“小蔡書記,你忙著吶?我家也拿不出什麼好東西,就去山下采了些草藥送給你,就當謝謝你為咱村忙裡忙外的。”蔡小偉不好意思地說:“大叔,您太客氣了,政府派我過來就是幫助大家脫貧的,我做的都是分內的事,談不上謝!”說完,他往籮筐一看,不知道這像百合一樣的東西是什麼,便問道:“大叔,這是什麼草藥?”“哦,這是貝母,你不太適應高原氣候總是咳嗽,把這個熬來吃可以生津止咳。我以前認識一位藏醫朋友,教過我一些藥理知識,後來我得了風溼病沒錢買藥,他就帶我去山下的溫泉讓我每個月都去泡泡,對治療腿疾有效,這幾年我就每個月等有車下山趕集時順道稍我去,後來我就發現那附近還有些野生草藥,就一齊採些回來,這貝母也是在那裡採的。”突然,蔡小偉靈機一動,問道:“大叔,您說的那地方離咱新村莊規劃地遠嗎?”巴桑大叔想了想說:“大概一百多里吧。”就這樣,一個想法從蔡小偉心中生出。

三年後,在優秀脫貧幹部表彰大會上,蔡小偉作為落實“易地搬遷”脫貧成功案例的代表上臺交流經驗。在宣傳片裡,一棟棟嶄新的藏式民居整齊排列,村委會、活動中心配套設施齊備,周邊醫院、學校、市場也一應俱全。最讓他值得驕傲的是,當地開發了以“貝母”為主要產品的藏藥產業和藥用溫泉度假村,村民們透過種植藏藥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透過易地搬遷和特色產業,真正讓門士村的藏族同胞們過上了好日子。蔡小偉講完後,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其中笑得最燦爛的正是巴桑大叔,他現在可是藏藥園一名光榮的護林員,蔡小偉的“挪窩”妙計圓滿成功!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拼車奇遇
下一篇: 我要當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