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林是個山裡娃,大學畢業後在城裡安了家,結了婚。由於父母已經去世,老家已沒有什麼親人,因此這兩年沒回去過,上個月村裡託人帶來口信,說村裡有大喜事,讓他回去一趟。
但春林卻沒有回去,為啥?原來,春林的老家在山區,民風淳樸,注重情義。全村八十多戶人家,不論誰家有婚喪喜事,全村人都會去幫忙,並送上一份禮。春林想,我既然已走出這個窮山村,以後也不會回去了。再說自己買房、結婚也沒有告訴村裡人,我再去送禮豈不吃虧了?於是便推脫說太忙了,沒回去。
本想這事就這麼過去了,誰知沒過一個星期,老同學、現任村主任的張小毛找上門來了。張小毛帶著山裡的土特產,敲開了春林家的門。春林的妻子蘭蘭見春林來了老同學,連忙端茶讓座,說老同學難得上門,她去弄幾個菜,倆人邊喝邊聊。
張小毛連忙說:“嫂子,你別忙,我吃過飯了。我與春林雖是同齡人,但春林生日比我大,所以我一直叫他哥。”然後轉身對張春林說:“春林哥,你就這點不好,當了城裡人,忘了老家人,你的戶籍還在村裡,鄉親們可沒忘記你呀!”
張春林卻不冷不熱地說:“我的大主任,你今天來找我,想必一定有事吧?”
張小毛喜滋滋地說:“那當然了,前幾天我託人給你捎信,讓你回村一趟,可你沒有回來,我這個村主任只得親自上門來請了。”
“是誰家造房還是結婚了?”
“都不是。”接著小毛興沖沖地告訴春林,自打響脫貧攻堅戰後,鄉里、縣裡幫村裡修通了進村的公路,又利用竹鄉的自然資源,幫助村裡辦竹製品加工廠,還與外貿企業簽了合同。村子家家戶戶投資以集體合夥的形式辦廠,不出遠門也能賺工資。因為原材料都是山上自有的,賣出去的產品利潤就高了,到時大家還可分紅。
說話聽音,鑼鼓聽聲,原來張小毛是來拉集資的。張春林想了想說:“我的大主任,這確實是件大喜事,值得慶賀,可我平時又不回去,家裡也沒人進竹製品廠。如今村裡有這等好事,不如你自己多投資點。”
張小毛說:“不行,村裡規定,每戶只能投一股,每股五萬元,我家前年剛建了新房,債沒還清呢,我打算借點錢去投一股。林哥,你的戶口還在村裡,山上的資源有你的一份,所以你也想辦法投一股。”
張春林看看張小毛,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原來張小毛嘴上說是叫他集資,其實是來借錢的,不由念起了苦經:“說起房子,我比你還急,農村建房還好,地基是自己的,造價總還可以,就算欠點債,但房子大,住著舒服。你看我這商品房,一平方就上萬元,屁股大的地方,銀行貸款每月要還好幾千本息呢。”
張小毛聽了,連忙說:“春林哥說的是,城裡買房不容易,原來春林哥買房子了,這房子不錯,恭喜恭喜,為你高興。只是、只是我們還沒送賀禮呢。”張小毛邊說邊看看客廳,看看廚房,露出了讚許的目光。
“禮不用送,再說我也沒請你們……”
張小毛臨走時,客氣地說:“春林哥、嫂子,咱有錢去集資,沒錢等寬餘點了再集也不遲,你們有空回老家去走走,爹孃不在了,老房子不能住了,可以住我家,我家房子寬敞著呢。”
夫妻倆把張小毛送走後,蘭蘭問張春林:“老同學來你冷冷淡淡的,這可不是你的性格。人家好心來找你投資,多年不見的老同學了,你怎麼一點也不客氣?”
張春林說:“這個你也信?他明明是來借錢的,你沒聽出來?咱家確實沒錢,就是有錢也不借,他這人從小就貪心,我早就把他看透了,所以後來和他疏遠了。”
於是張春林講起了一件事兒。他說在小學四年級時,教室掛著一本記事簿,誰做了好事,可以自己記上,也可以同學或老師幫著記。很多同學都挖空心思去做好事,有的相互幫忙記,今天你借我雨傘,明天我借你筆,有的卻作假。張春林因為老實,從不刻意做什麼記什麼,儘管他成績不差,但就因為本子上記的好人好事他最少,最後沒評上三好學生。
眼見又期末評三好生了,張春林靈機一動,他把積攢了很久的一元錢掏出來交給了班主任,說是自己在教室外面撿到的。班主任在課堂上表揚了他,問這錢是哪位同學丟的。老師舉著錢,問了幾次都沒人認領,可就在這時,張小毛站了起來,說這錢是他掉的。當他從老師手裡接過這一元錢時,還向張春林笑笑,然後從容不迫地放進了自己的口袋。張春林當時就傻在那兒了,心想,你張小毛怎麼像真丟了錢似的認領?而且面不改色心不跳,還好意思朝我笑?從那時起他對張小毛就有了看法,不再把他當朋友,慢慢地和他疏遠了。
一年後,一個週日的下午,張小毛又敲開了張春林的家門。蘭蘭泡了茶,張小毛坐下後繪聲繪色地講起了竹製品廠如何好。張春林猜想他又要說到投資的事兒了,果然,張小毛話鋒一轉滿臉笑容地說:“林哥,我們吃肉,可絕對不能讓老同學喝粥……”
張春林打斷小毛的話說:“我的大主任,謝謝你的好意,我和你說過了,我沒錢!”
“我知道你錢緊張,這不,我給你送錢來了。”
“送錢,你不會來送還那一元錢吧?”張春林不客氣地說。
“春林哥,我怎麼會送一元錢呢,我今天給你送來的是五萬元,這是你投資的本金,竹製品廠生意好,本金大家都拿回了,下次就按股份分紅。”張小毛邊說邊從手提袋裡拿出整整齊齊的五萬元錢。
這下輪到張春林驚奇了,平白無故送來了五萬元,還說以後還有分紅。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張小毛回去後,把春林在城裡結婚、買房的事兒和村民們說了。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村裡一向都是相互幫著辦事的,張春林工作在外,結婚、買房老家人都不知道,而他的爺爺、父母之前都為大家出過力,送過份子錢的,於是在張小毛的牽頭下,全村人為張春林湊了五萬元份子錢,張小毛就把這五萬元幫張春林投到廠裡當股份了。
張春林拿著這五萬元錢,不知說什麼好,有驚喜,有感動,還有深深的歉意。
此時,張小毛問:“春林哥,剛才你說的送還一元錢是什麼意思?”
“你我原本親如兄弟,四年級時,你冒領了我的一元錢,從此你在我心裡的份量大打折扣,覺得你是個見錢眼開的人,不能深交。”張春林不失山裡人的本性,直接說出了這件事兒。
張小毛愣了下,然後抓抓頭皮說:“春林哥,你誤會我了,那一元錢當時我見沒人認領,我就想到你的小九九,於是我煞有介事地說是我丟的,讓這事兒看著更加像真的。這一元錢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你爺爺進理髮店,和理髮師傅說要理個髮,先記賬,等過些日子有了再還,於是我就用那一元錢替你給爺爺付了理髮錢。”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兒!張春林那個尷尬和後悔呀,此時的他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一時竟語塞:“我、我……”
張小毛拍拍張春林的肩:“春林哥,咱們兄弟來日方長,別的不用說了,以後記得多回老家,你還是咱山裡的人。”
張春林對蘭蘭說:“蘭蘭,快準備一下,我們與老同學一起回老家,看看家鄉的新面貌和一直牽掛著我們的父老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