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凌晨,昏黃的路燈把王婆婆孤單的身影拉得又細又長,她沿街仔細翻找著每一個垃圾箱,將凡是能賣錢的東西統統裝進那用了多年的破舊編織袋。這時,她隱約聽到一陣細小而無力的哭聲,她看到了一個小紙箱,裡面有一個嬰兒。她小心翼翼地抱起來,發現嬰兒臉色青紫,氣若游絲,柔弱得像一隻流浪貓。王婆婆解開自己的衣襟,把嬰兒貼身捂在懷裡。
全家人的生活被這個從天而降的棄嬰打亂了,本就過得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週,兒媳給她下了最後通牒:“這日子沒法過了,要麼你把嬰兒扔了,要麼我走,說不定孩子有什麼絕症。”“好歹也是一條命啊!”王婆婆嘆息,最後不得不妥協,帶著棄嬰離開了。
真應了兒媳的那句話,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得趕緊做手術。王婆婆摸了摸縫在貼身衣兜裡的兩千塊錢,這可是她這些年來起早貪黑拾荒換來的棺材錢啊!可一看到孩子,她心一橫牙一咬,撕開了衣兜……傾其所有,只夠三天。第四天,醫院通知續費,說手術費還差得多。王婆婆打電話給兒子,還沒說完,兒子就不耐煩地說:“我看你是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
王婆婆抱著嬰兒精神恍惚地坐在醫院悠長的走廊上,老淚縱橫。這一場景,引起了一個年輕人的注意,他舉起相機,按下了快門。第二天,當地晚報發出一條《七旬拾荒老人拾棄嬰,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聞報道。隨後,記者來了,越來越多的陌生人來了……短短一週,30多萬元的愛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然而,一個月後,在付出10多萬元的醫療費之後,孩子還是走了。
兒子兒媳來醫院找到王婆婆,把她接回了家,真誠地向她道歉,又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豐盛的菜餚。飯後,兒媳向她訴苦:“媽,聽說下月的房租又要漲了,我看不如我們直接買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萬,你那兒不是還剩……”王婆婆頭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門。
一年後,老家大山深處的那所鄉村小學新教學樓落成,孩子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拖著一個破舊的編織袋拾垃圾,以及人們不經意間丟棄的某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