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銅頭獅王

[ 現代故事 ]

一、三個少年

“咯吱”一聲響,三個少年神神秘秘地推開一間老屋的大門。裡面一片漆黑,有個壯實的少年劃亮了一根火柴,在微弱的光線下,可以看到角落處擺著一隻碩大的木頭箱子。三人對視一眼,正要上前細看,突然,身後傳來一聲暴喝:“幹什麼?”事發突然,三人膝蓋一軟,跌坐在地……

酒桌之上,孫光華將這件陳年舊事繪聲繪色地說出來後,對面的張北笑得噴出了一口酒。

十多年前,也就是1920年左右,孫光華、張北,還有一個叫趙可的同齡人都在一間私塾裡唸書,關係最好。趙可的口音很奇怪,據他說他們家是二十多年前從開封逃荒來崑山的,家裡人對外說本地話,對內仍是說家鄉話。為了證明自己沒說謊,趙可還說自己家裡有個舞獅用的銅鑄獅頭,上面有印章:銅頭獅王,開封趙氏。

趙可說那獅頭分量極重,連他父親都難拿起來。孫光華和張北都不相信。趙可年齡雖小,但天生神力,力氣比一般成年人還大,他的父親更是又高又壯,像座山一樣。如果連他的父親都拿不動,那銅頭獅王誰能舞得動,舞不動的獅頭拿來有什麼用?趙可見他們不信,就答應帶他們去開開眼界,但因為他父親極其反對他碰觸獅頭,所以得在半夜裡去。於是,那天三個小夥伴趁夜摸到趙家老宅,只可惜還是功虧一簣,被趙可的父親發現了。

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三個小夥伴因為各自的境遇,命運已是截然不同。孫光華出身書香門第,私塾之後又去了新學堂,現在在縣政府做縣長秘書;張北是城中聚福綢緞莊少東家,生意場上早已獨當一面了。只有趙可,聽說他十七歲時,父親得了場大病沒錢治,他聽說當兵有兩塊大洋的安家費,就主動去當了兵,如今已是了無音訊。

前段時間,縣長有感於民間自娛自樂,也能穩定民心。孫光華接到這個任務後,翻閱各種資料,得知了這樣一件事。

三十多年前,河南開封、光山、羅山等地連遭災荒,大量百姓逃荒到江南,其中有部分人來到崑山落下腳來。因為沒有土地,很多人都以街頭賣藝為生,其中有戶姓趙的,是開封有名的舞獅世家,技藝最好。只是近些年趙家人丁單薄,不得不打破家規,開始對外收徒。技藝外傳,使得城中各個舞獅隊興旺起來,趙家反而被漸漸遺忘,以至於生活難以為繼。

當時趙家的當家人為了生存,在一次舞獅大會時亮出了祖傳的一隻銅頭獅王。那獅頭以精銅打造,渾厚、氣派,一看就是寶物,只是分量至少有上百斤。一些舞獅人上去一試,都不信有人能舞得動它。

趙家的當家人帶著唯一的、尚未成年的兒子來到場中,傲然一笑,雙手扶住獅頭兩邊,一發力,便舉了起來。他的兒子也恰到好處地掀開獅身的布面,鑽了進去。音樂一響,兩人便配合舞動起來。

內行都知道,舞獅分南北兩派,南獅在廣東一帶,北獅在長江以北一帶。南獅重意,北獅重技。趙家父子二人將北獅的“技”發揮到了極致,只見那獅子時而左顧右盼,時而憨態可掬,時而威猛剛烈,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層出不窮。而且,因為獅頭本身的分量,舞動時不像篾片獅頭那般輕巧靈活,但這樣一來,卻給獅子帶來了一種雄渾磅礴、慷慨激昂的氣勢。圍觀的人瞠目結舌,這才確信趙家的舞獅技藝確實是正統。

在一片叫好聲中,那銅頭獅王卻踉蹌數步,隨後“咣噹”一聲,獅頭落地滾到一邊,趙家的當家人也隨之癱倒。大家上前細看,發現他已是口吐鮮血,倒地身亡了。

孫光華看到這份資料時,立即就與記憶中的趙可聯絡起來了。從時間來算,那位吐血身亡的趙家當家人,應該是他的爺爺,而那個少年正是他的父親。可能正是因為父親慘死,那少年長大後,才不許兒子趙可去碰觸祖傳的銅頭獅王。

孫光華是這麼想的,不管趙可有沒有學到祖傳技藝,但生在舞獅世家,基本的套路應該是會的。這樣,經過自己的運作,雖然不至於讓他大富大貴,餬口應該是沒問題的。

只是孫光華沒想到,自己找不著趙可了。張北花了不少錢,也只打聽到關於趙可的兩件事,第一,他母親早亡,父親也在他去當兵後就去世了。第二,他當兵後隨軍隊去了上海,但十三年了都沒音訊。

兩人一邊喝著酒,一邊說著童年心情又都很沉重,他們都有能力幫助趙可的,但都因為各種原因而疏忽了。現在之所以想起他,竟是因為孫光華要完成縣長的任務。這讓他們感到很羞愧。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二合一
下一篇: 馭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