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國龍

[ 現代故事 ]

中國龍,去哪裡找一條中國巨龍?這些天來,楊靜的腦海裡一直反覆糾纏著這樣一個問題。

她在歌劇團當了十年的團長,大大小小的演出經歷過無數次,但這一次去羅馬參加中意藝術節依然讓她感到意義非凡。因為這次團裡準備的節目正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經典故事的再一次碰撞。

演員排練、道具籌備、辦理簽證……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可就在離藝術節開幕不到一個月時,義大利方面傳來訊息,演出將從原先的皇家歌劇院轉移到開闊的羅馬人民廣場,這樣一來,原先制定的舞臺佈景方案就用不上了。團裡幾位主要負責人開會商量後,想出了一個權宜之計——用一條中國龍作為新的背景,既突出濃厚的中國特色,又能大大節約搭建佈景的時間。這辦法聽起來不錯,但問題是必須找到一條“巨龍”。雖然舞龍是中國民間非常普遍的活動,但是,由於受到表演場地的限制,最常見的都是靈活矯捷的九節龍。將要在羅馬人民廣場上展現的中國龍,要凸顯恢宏氣勢,起碼得是二十七節巨龍,這樣的龍非常少見。如果特意為演出重新制作一條,不僅工匠難找,而且工期太長,楊靜等不了。

為了儘快找到巨龍,楊靜打電話到全國各個舞龍隊詢問,又在網上、朋友圈發帖諮詢,卻始終沒有進展。眼看藝術節就要開幕了,楊靜急得做夢都在找龍。這天,有個當記者的朋友告訴她,曾經在浙東的某個小村子的一處老宅院裡,見過一條二十七節布龍。朋友還給她發來了照片,照片裡的布龍儲存得非常好,龍身色彩鮮豔,一雙怒睜的龍眼,炯炯有神,口含金色龍珠,熠熠生輝。

楊靜大喜過望,向朋友要了地址,帶上行李就趕往當地。下了火車,又上了計程車,可是,趕到那兒一看,哪有什麼老宅,只有一片焦土。楊靜疑惑不解,剛好有個當地的老人路過,她趕緊拉住了問。

“哦,這是何老三的宅子,一個月前,因為電線短路,起了大火,這不,東西都燒光啦。”老人一臉惋惜。

楊靜的心頓時涼了半截:“聽說老宅裡有一條二十七節布龍,是不是也燒燬了……”

“哦,那條龍啊,”老頭咧了咧嘴,“何老三當時什麼貴重物品都顧不上拿,就拼了命把庫房裡的這條布龍給拖了出來。龍身太大,他進進出出跑了好幾趟,勸都勸不住,胳膊都被燒傷了,幸好後來消防員來了。大夥兒都說他為了這條布龍,命都不要了。”

聽說布龍沒有毀於大火,楊靜像是暗夜裡看到了一絲星光,忙問何老三現在何處。老頭告訴她,火災後何老三一直住在鄰村的女兒家。

此刻,天色已晚,楊靜回城裡找旅店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她按照老頭給的地址,找到了何老三的女兒家。

這是一幢簇新的樓房,院子的大鐵門刷著朱漆。應門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女子。女人笑眯眯地說:“我叫何菲菲,我爸去鎮上了,你先進來坐吧。”

楊靜跟何菲菲進了院子,心裡掛念著布龍,索性開門見山地問:“請問,你父親是不是從火災裡搶救出來一條二十七節布龍?那龍在不在這兒?”

一提到布龍,原本滿臉掛笑的何菲菲,面色有些陰沉,道:“你打聽這個幹嗎?”

楊靜趕緊說明自己的來意:“我的歌劇團下個月就要去義大利演出,缺少一條能當舞臺背景的巨龍。我找遍了全國也沒找到合適的,聽說你父親儲存著這樣一條巨型布龍,所以就很冒昧地找來了……”

何菲菲稍稍緩和了語氣,說:“哎,我一直覺得我爸傻,守著那條布龍,一個人在老宅子裡住了幾十年……沒想到你和他一樣,也是心裡只有龍。”

楊靜又問:“這條布龍,能讓我看一下嗎?”

“跟我來吧。”何菲菲說著轉身朝車庫走去。

拉開車庫的卷閘門,楊靜抬眼看去,果然看到一條巨大的布龍堆在地上。和一般的九節龍相比,二十七節布龍的骨節更加寬大結實,一條龍幾乎塞滿了大半個車庫。只是原本金紅色的龍身,一番煙熏火燎後,本色難辨,多處還露出了裡面焦黃的竹篾製成的骨架,龍頭更是損毀嚴重。這樣的龍,哪做得了華麗的舞臺背景!

正在楊靜皺眉時,何老三回來了。他六十出頭,頭髮剃得很短,胳膊上纏滿了紗布,原來他是去鎮上醫院換藥了。

聽說楊靜要借巨型布龍去國外表演,何老三惋惜得直跺腳:“我做夢都盼著這條龍有露臉的機會再風光一把,你怎麼不早一個月來呢?現在龍成了這樣……可惜啊可惜。”

楊靜也是一臉懊惱,可天下哪有“早知道”這回事呢?

補充糾錯
下一篇: 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