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某市文聯為了向即將到來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獻禮,向全市藝術家發出了徵集反映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為主題的文藝作品的號召,得到藝術家們的紛紛響應。很快,一大批作品從四面八方郵寄到了文聯。經過評選,這天,一個名為“百年輝煌 光輝歷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l00週年作品展”的展覽在文藝禮堂如期舉行。
這次展覽的展品形式多樣,有書法、繪畫、剪紙、攝影、泥塑、雕刻等,不僅內容豐富,而且主題都很鮮明。
在展廳的正中央,有一個一米左右見方的玻璃櫃,櫃中一個透明的水晶柱託著一個鋪著紅綢的圓盤,盤上放著一個也是透明的水晶底座。在這底座上,只放著一個深褐色的核雕,頂上,一個射燈的一束追光直射在核雕之上。這核雕,不看內容,就讓人感覺很特別,因為這個橄欖核,比常見的核要大得多,竟有五六厘米長,比雞蛋還要大。再加上在展出的中心位置,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核雕一定不同凡響。
是的,關於這核雕,確實非同尋常。事情還得從多年前說起。
在江南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叫陸巧明的核雕大師,他祖上都以核雕為生,傳到他這一輩,據說已經不下七八代。凡出自他家的核雕作品,不僅雕工精巧、造型別致、構思奇特,而且在用料上極為講究。據說早在他太祖爺爺那一代起,所用的核,都是專門從福建定點採購而來的。當時,他家在福建跑遍了橄欖樹的生長地,經過反覆遴選、精挑細選後,專門包下了一片盛產優質橄欖核的千年古樹。每當到了橄欖成熟時,太祖爺爺就親自帶上人趕到福建,小心翼翼地採摘下來,一顆一顆用錫紙包好,等運到家裡經過處理後,再把核浸泡到自家秘製的橄欖油中密封起來,等泡上整整一年,然後才開壇取核用來雕刻作品。
因為這核本來就非同一般,加上又在秘製的橄欖油中浸泡了整整一年,這秘製之油已經滲透到核心,這樣的核,雕刻出來的作品,不僅色澤亮麗,而且既不怕乾燥,也不會因潮溼而發黴,更為獨特的是,在高溫的炙烤和嚴寒的環境下,也不會產生核雕作品容易皸裂的問題。除了用料考究,陸家還有一個獨門絕技——現場雕刻人物肖像。只要你在面前一坐,陸家人三下兩下,就會在核上雕出你惟妙惟肖的肖像來。憑著這樣的看家本領,陸家的雕刻作品,在業內素負盛名。
當傳到爺爺這一代,由於戰亂等各種原因,陸家已無力定包橄欖樹,但是陸家的雕刻技藝還是一代代傳了下來。後來,據陸巧明的爸爸說,從太祖爺爺那裡曾傳下來一顆多花大核。懂行的都知道,一般的橄欖核上面都有突起的筋,用雕刻家的話來說,那叫花,一般一顆核最多也只有四條花,但陸家從太祖爺爺手裡,曾傳下來一顆非常奇特的大核,上面竟有八條花,且那核比一般的雞蛋還大,足有五六厘米長,實屬罕見,算得上是稀世寶物。
自從得到這八花核後,從太祖爺爺起,就一直想雕一件極品之作,可是始終沒有找到能配得上這顆核的精妙構思,所以一直沒有下刀。這樣一代代傳了下來。直到傳到陸巧明爺爺手上,這核已被一代代陸家人把玩得通體油光鋥亮,還沒雕刻,行家一看就會眼睛發綠。
但是遺憾的是,在70多年前,鎮上一個姓錢的官家子弟,仗著其父親在國民黨內任高官,說他父親知道陸家有這樣一個稀世寶物,要掌掌眼,欣賞欣賞。陸巧明的爺爺雖然心有不甘,但拗不過錢家官高勢大,巧取豪奪,終究被他將核騙了去。不想那姓錢的一家不久就去了臺灣,從此,那顆傳家寶核也就杳無音信了。
那天,陸巧明正在店裡邊守店邊雕刻著作品,一個導遊小姐帶著一個滿頭銀髮的老者找到了店裡。導遊對老者說:“老先生,這鎮上姓陸的核雕鋪就只有這一家,你看看是否是你要找的那家。”
陸巧明一聽有人要找,隨即站起來迎客,說:“老先生,你是要找人還是要看貨?”
老者仔細看看陸巧明,自言自語地說:“像,有點兒像。”
“老先生,你說什麼像?”陸巧明被弄得雲裡霧裡,不知老先生自言自語在說什麼。
“哦,對不起,我冒昧打攪了。”老者不好意思地說,“你姓陸?是這個鎮上的人?”
“對,我姓陸,叫陸巧明。我是祖祖輩輩在這鎮上生活的土著人。”陸巧明風趣地回答道。
“那有個叫陸永坤的,是你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