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樂榮,男,漢族,1964年生,湖南嶽陽人,中共黨員,現任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副總經理,是“一帶一路”上譜寫壯歌的“中國黑人”.10多年來,魏樂榮紮根海外業勞動模範”“感動湖南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並得到海外當地政府,剛果(布)總統薩蘇、巴基斯坦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肯定。
2019年7月23日,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收到了一張高速公路的竣工證書,這條高速公路是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的蘇庫爾至木爾坦段,這標誌著中巴走廊上最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專案基本完工,比計劃工期提前了兩週。
在飛機上俯瞰,392千米長的新建公路宛若一條光潔的玉帶,蜿蜒在遼闊的南亞大陸上,呈現出一幅壯闊美麗的圖景,“一帶一路”迎來歷史性一刻。撫今憶昔,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副總經理魏樂榮不由得想起三年前的那一天,他離開剛果(布),開啟了非同尋常的南亞之旅……
軍警管得太嚴了
2016年3月12日,魏樂榮帶隊到達木爾坦,他們找了一輛車去看工地,回來時卻迷路了。一個警察見狀,拿著槍不讓他們亂動。一會兒,開來了一輛車,車上全是荷槍實彈的警察。就這樣,在警察們的護送下,魏樂榮一行 “隆重”地回到了賓館。
緊接著,警察與他們“約法三章”:不經請示不準單獨外出;外出必須有軍警保護;每次出行要有6名軍人寸步不離。
這天,施工員小劉要從一個涵洞走到300米開外的另外一個涵洞,竟被警察攔住,說他沒有申請。小劉呆住了,解釋說要到那裡去做事,然而警察說:“你只能在這兒,哪兒也不能去!”
真是“秀才遇到兵”,小劉報告給魏樂榮,魏樂榮趕緊交涉,沒別的辦法,只好申請。一來二去,小劉到第二個涵洞已經是第二天了。更要命的是,如果要從一個標段到另外一個標段去,必須提前一週打報告申請。魏樂榮心裡那個慌啊,沿線三個標段,大小分項工程無數,施工員有時一天得跑好幾個地方,如果都要申請走流程,十天半個月也不一定能走得到啊!這樣安全是有了保障,但工程怎麼幹下去呢?工期怎麼履約呢?成本怎麼降下來呢?
魏樂榮想: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他抓住一切機會申訴、提建議。有一天,某旅旅長、一個准將親自跑到工地瞭解情況,魏樂榮帶他實地察看、耐心解釋,並把深思熟慮的想法和盤托出:“軍警可以把各管一段變為移動管理,空白地帶派人巡邏,這樣既保證了我們的安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准將點頭,卻又表示自己無權決定。原來,好幾個系統在管著中國人的安全呢,需要每個系統都同意才行!
只要找到路徑,就難不倒魏樂榮。他一家家去跑,三個多月後,終於可以相對自由地在工地上行走了!
工程建設三年,最多時有300名巴基斯坦軍警保護中國人員的安全,魏樂榮說道:“雖然我不習慣他們的貼身保護,但是我向他們致敬!”
150條整改意見
專案部的首要任務是建設營地,營地建好後,就能從賓館搬過去住,每天至少節約6個小時。
7月25日,中建五局建好了營地,反覆自檢後,認為已經達標了,就邀請巴方有關方面前來檢查驗收。巴方組織各部門和機構50人來到營地仔細檢查,竟提出了超過150條意見和整改要求。魏樂榮一條條記下,臉色越來越凝重。
這些意見,有的合理,有的卻難辦,比如營地大門還不夠牢靠,要槍打不穿、炸彈炸不壞;專案部按要求修建的圍牆高達3米5,上面還架了鋼絲網,卻還不夠高;營地周圍三面挖了一條深4米、寬5米、長900米的大壕溝,卻還不夠寬……自認為是銅牆鐵壁的營地,竟然被挑出這麼多毛病,魏樂榮深感巴基斯坦人的細緻和謹慎。
他按照清單,馬上讓專案部整改,對無法整改的寫出說明。一週後,檢查組第二次來到營地,一番對照檢查後,又提了超過150項的“不合格”.魏樂榮的頭“嗡”地大了,這可如何是好!
工期不等人,魏樂榮和專案班子商量,既然營地不能入住,那就延長上班時間,每天加班到深夜12點才回賓館。這樣一來,保護他們的警察吃不消了,他們和魏樂榮商量:“你們是不是可以早點下班回去?”魏樂榮雙手一攤,說:“工期這麼緊,不加班不行啊!最好能趕緊辦好營地入住手續,你們就不用這麼辛苦了!”各方意見很快彙集到了巴基斯坦總理那兒,總理高度重視,一言九鼎: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快開工!
8月25日,中建五局專案在沿線各專案中率先拿到營地入住許可證。也正是魏樂榮他們探出了一條路,其他專案也都很快順利地辦理了營地入住手續。
中建五局還創造了最先架橋、最先攤鋪瀝青等多個“第一”……
走進他們心裡
專案部搬入營地,迎接他們的卻是當地工人大罷工。
之前,工人們每天工作6小時,專案部搬入營地後增加到8小時,天氣好會加班。他們提出兩條要求:一是加工資,二是加班加工資。
魏樂榮從沒遇上這種情況,臉上只剩下苦笑,他要見見這些巴基斯坦人。他來到工人們中間,一番協商下來,終於達成了共識。魏樂榮幽默地說:“漲工資可以,但要按制度規矩來,首先第一條,不準穿拖鞋……”巴基斯坦人都笑了。
和巴基斯坦人打交道時間長了,魏樂榮由衷地喜歡上了他們:“這些老巴不簡單,既勤勞,又愛惜裝置。”每次出車前,司機們都會主動提前一兩個小時,把車擦洗得乾乾淨淨。開始,魏樂榮巡查工地,看到車輛裝置停在路邊,還要過去看一看,後來就不去了,他知道司機們都在維修。有時他也會忍不住好奇去看看,看到他們認真專注的樣子,又感動又感慨。
魏樂榮還發現了一個“秘密”:他的司機每次跟他出去,只要他強調了哪項工作,司機很快就會轉告其他巴基斯坦人,這樣,工人們就都會先做要緊的工作,這又讓魏樂榮讚歎不已。
專案部有200多臺大型汽車,按國內類似條件,已經準備了400個替換的離合器片,沒想到三年只用了80多個。一個離合器片上千元,加上維修費上千元,換一次兩個臺班又是幾千元,因此一個離合器片換下來,成本就要上萬元。光是這一項,專案部至少節約了200多萬元。魏樂榮當然要表揚工人們,給他們漲工資。看著他們喜悅的樣子,魏樂榮也打心眼裡高興。
魏樂榮還把他在剛果(布)發明的方法帶到了這裡——發放勤勉獎。由於當地工人都是農民,好不容易培養成一個熟練工,卻輕易離開,那損失就大了。於是專案部規定,只要幹滿一個月,就獎勵2000盧比;連續幹滿第二個月,再獎2000盧比;幹滿第三個月,獎4000盧比。這樣一來,順利解決了出勤率低的難題。
2018年5月26日,巴基斯坦PKM專案中建五局施工的首段33千米提前15個月通車,總理沙希德·哈坎·阿巴西、公路局主席拉菲克·馬利克、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姚敬等出席通車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