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龍王鎮,流行著兩句慣用語:規矩的規,老九的韭。前者意思是“沒問題”,後者意思為“頂呱呱”。
老九姓梁,是龍王鎮韭黃種植大戶,也是該鎮韭黃種得最好的人。菜販子們經常到他的地頭轉悠,為的就是收購他種出來的優質韭黃。別人種韭黃,一年也就收四五茬,老九卻能收六七茬,畝產達一噸以上。更奇的是,他種的極品韭黃——四色韭,雖然一年只收一茬,但價格是豬肉的九倍,販子們更是預訂到了三年之後!
這個龍王鎮,歷來有種植韭黃的傳統。到了清初,該鎮韭黃更是因其色潤乾爽、肉嫩細滑、味香濃郁等獨特品質受到人們的青睞。咸豐皇帝貢菜。自此,龍王韭黃享有“貢韭”之美譽,種植規模更大。
梁家經過摸索,培育出了罕見的四色韭黃。這也有個故事。到了梁老九,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第一年的四色韭才割完,販子們就爭先交第二第三年的四色韭定金了。
什麼是韭黃?就是在韭菜生長過程中,蓋上草簾子遮光,讓它在黑暗中生長。因為沒有光合作用,無法生成葉綠素,長出來的葉片便是金黃色的,這就是韭黃。可梁老九種出的極品韭黃,卻有四種顏色,從根部至葉梢依次為白、黃、綠、紫,這在清一色的金黃色的韭黃中十分醒目。物以稀為貴,所以格外好賣,供不應求。“老九的韭”也就成了“頂呱呱”的代名詞。
有人想拜老九為師學種四色韭,那是與虎謀皮;有人溜進梁家想偷什麼種韭秘笈,無,因為種植技術都是口耳相傳,沒有文字記載,一些經驗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村上想叫老九公開種植四色韭的技術,在全村推廣,老九以“商業秘密,恕不外傳”為由,予以拒絕。
老九這麼多年一直獨領風騷,風生水起,按說應該愉快,但他也遇到了煩心事,那就是梁家這門種植技術後繼無人。
老九兒女雙全,可四色韭的種植技術,梁家從來是傳兒不傳女,傳媳不傳婿。偏偏兒子梁城對這門絕技不感興趣,還譏之為“雕蟲小技”!
當年,梁城報考農業大學時,老九竭力反對,說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跳出農門,當初給你取名梁城,就是希望你以後成為城裡人,考農大,一輩子還得跟農打交道,還不如直接跟我學種韭黃,免花那冤枉錢。但梁城倔強,還是報了農大。老九便退一步,叫他讀農大中的蔬菜學專業之韭黃方向。可兒子偏偏跟他作對,報了果樹栽培專業。
“果樹栽培,種果樹誰不會呀?挖坑、放苗、回土、澆水,還要去學四年!學會了,我們這平原地帶也沒法種果樹。就是種了果樹,水果銷路也沒蔬菜好;水果可吃可不吃,蔬菜就不同了,一日三餐,人們必吃,而且韭黃……”
梁城冷冷地打斷他:“那只是你的想法,並不代表我。”
大學畢業,老九又叫兒子回來種韭黃。梁城說:“韭黃是果樹嗎?專業不對口嘛。”跑到鄰鎮,承包百畝荒山,種植洪福杏去了。
“承包荒山,還一百畝,說得輕巧,你哪來的錢?”老九驚訝道。
“放心,國家對大學畢業生創業有各種優惠政策。”
“原來你貸款!別忘了,貸款是要還的!如果種杏失敗,你上哪兒還錢去?就算種植成功,你一種就是一百畝,杏子同時成熟,又不耐貯存,你銷得贏?韭黃就不同了,分茬收割……”
“三句不離本行啊,我看你所視皆韭黃也!照你這麼說,只有全國人民都種韭黃你才高興?那為什麼村上叫你公開四色韭黃的種植技術,你又不願意?”兒子反唇相譏。
老九被噎了一下,繼而怒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到時你的爛杏給我漚糞我都不要!我供你讀完大學,義務已盡,你甭想再從我這兒拿到一分錢!我這點兒老本,可是一根根韭黃掙出來的!”
“老爸敬請放心,我不是啃老族!”
父子倆不歡而散,各忙各的,平時也不打電話。
老九知道,果樹栽培前期投入大,前三年基本沒有收益,因為果樹都要生長三年後才能初掛果。這三年我不給你一分錢,你那百畝杏園玩得轉?到時只好乖乖交給我種韭黃,我趁機把四色韭的種植規模擴大。山地韭黃跟平原韭黃的風味又會不一樣。
想到這兒,老九就帶上妻女到剛割過韭黃的地裡去給韭黃的根部培土,施上農家肥,澆足水,之後把倒V狀的草簾子扣到韭黃地上。至於那塊四色韭,他要趁女兒不在旁邊時,再一個人去侍弄。四色韭雖然產量低,畝產一百斤左右,可這東西貴呀!
轉眼到了秋天,梁城不但沒向父親要一分錢,所承包的百畝山地還有了收入。當然收入來源不是杏子,而是韭菜。
原來,梁城承包的百畝山地是梯田,並沒花一分錢,而是採用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共同分紅。春天把優質洪福杏苗栽下後,因植株寬達五米,梁城便和女朋友一起,叫人把梯田開成一行行,之後撒上韭菜籽,以充分利用土地。經過一個夏天的生長,到了秋天,這些韭菜就可以收割上市了。到了冬天,梁城蓋上地膜增溫,韭菜繼續生長,繼續掙錢。
賺到錢後,梁城就在所承包的梯田全部蓋上鋼架大棚,把所種的洪福杏全部囊括進去。考慮到日後果樹的生長需要,這些大棚都比蔬菜大棚高。有了大棚調節溫度,裡面的果樹和韭菜生長更快。其中的一半韭菜用於捂韭黃。捂韭黃也不用傳統的草簾,而用黑色塑膠薄膜,遮光性更強,捂出的韭黃品質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