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面錢

[ 現代故事 ]

陳敏是南方姑娘,男友鄧傑是北方人。最近,兩人領證了,一起去了鄧傑老家辦婚禮。

婚禮親朋滿座,當然少不了收份子錢,記賬人把錢數一一記到賬簿上。婚禮結束,鄧傑要送姐姐回家,姐姐怎麼推辭都不行。陳敏明白,鄧傑父母走得早,他和姐姐感情很好,送送正常。

記賬人把賬簿和份子錢交給陳敏。陳敏獨自坐在婚房裡,翻看賬簿裡大家隨禮的數目。只見鄧傑的姐姐隨了五千元,寫在第一列,特別顯眼。陳敏心裡暗想:鄧傑姐姐真好,隨這麼大一個紅包!等清點完錢數,陳敏卻發現,賬簿上的錢數,跟實際錢數對不上。

陳敏又從頭到尾認真算了一遍,差了整整五千元。少了這麼多,怎麼搞的?鄧傑一回家,陳敏便著急地和他說,份子錢少了。

鄧傑摟住陳敏,抱歉地說:“瞧我,忙得忘了跟你提了。我老家這兒有一個風俗,叫做賬面錢……”

原來,鄧傑老家這邊辦紅白喜事,自家兄弟姐妹都要隨份子錢,但不能跟親戚朋友隨的一樣,要往多了隨才好。各家情況不一樣,有的兄弟姐妹不一定能拿出那麼多錢,怎麼辦呢?早年間傳下來一個法子:記個“賬面錢”,錢數寫大一點兒,寫在賬簿最前面,看起來漂亮。實際上究竟給多少錢,其他人都不知道,保全了兄弟姐妹的情面。頭幾天,鄧傑跟記賬人打過招呼,給姐姐記個賬面錢就行了,不要收姐姐的份子錢,五千元就是這麼少的。

知道是風俗,陳敏不生記賬人的氣了,但是她對鄧傑姐姐有了一絲不滿:親弟弟結婚,怎麼好意思一分錢不出呢?洞房花燭夜,陳敏不想挑起矛盾,也就沒說話。

沒想到鄧傑卻主動提起錢的事兒:“小敏,我想和你商量個事兒……咱能借給姐姐一些錢嗎?”

陳敏有些不快,說:“咱們剛辦完婚禮,剩下的積蓄不是打算度蜜月用嗎,哪兒還有餘錢啊?”鄧傑聽了,識相地不說話了。陳敏管錢,鄧傑遇到事兒總要跟陳敏商量,陳敏不答應,鄧傑就沒轍。

第二天一早,陳敏催鄧傑出發,他們早早就買好了南下的車票,準備用婚假好好度個蜜月。鄧傑出門買早點,鄧傑的姐姐卻忽然登門,說想送送他們。

拉了會兒家常,鄧傑姐姐變戲法似的掏出一個紅色皮包,往小敏手裡塞:“小敏,姐看到你倆結婚,真是高興,可惜我家條件不好,要不然怎麼也得表示表示……”

陳敏低頭一看,火氣“騰”地上來了,心想:拿一個破包來搪塞我?便毫不客氣地說:“姐,份子錢不是已經記在賬面上了嗎?不用再送我別的東西了。”

鄧傑姐姐聽出陳敏話裡有火藥味,趕緊拉住她的手,賠著笑說:“弟妹,先收下這個包。”

陳敏按捺著火氣,說:“真的不用了,這包你自己留著用吧。姐,早點回去休息!”說完,她扭頭去了另一間房,把門“砰”地關上了。

等鄧傑帶著早點回來,陳敏才發現,他姐姐早走了。他倆要趕火車,匆匆吃了幾口,便出發了。

火車上,陳敏還是有些生氣,鄧傑的姐姐不僅不給弟弟份子錢,還在新婚夜問他借錢,太過分了!她忍不住問鄧傑:“你昨天說要借錢給你姐,為啥?她問你要多少?”

鄧傑悶悶不樂地說了聲“沒事兒”,不肯再說。陳敏知道他心裡有氣,就使出平日裡打鬧的手段,在鄧傑胳肢窩亂撓起來:“你說不說,說不說……”

鄧傑頂不住了,笑著求饒了:“我說,我說還不行嘛!”他緩了緩,說道:“我姐的閨女前些日子腿不舒服,去醫院看,說是骨鉅細胞瘤,要置換膝蓋骨,得二十多萬元。姐的日子本來就過得緊,現在怎麼能拿出那麼多錢?她閨女還在住院,所以我想跟你商量……”

陳敏心裡“咯噔”一下,埋怨地問:“你們怎麼不早說?”

鄧傑嘆了口氣:“姐姐說,我們辦喜事兒,不宜提這茬。咱們又剛工作,她知道咱們沒什麼積蓄,就不開口了。但我心裡過不去啊!”

陳敏想起自己對鄧傑姐姐的態度,心裡內疚起來。這時,她的手機“叮咚”響了一聲,陳敏開啟一看,鄧傑姐姐發了一條微信:“弟妹,份子錢我是提前準備好的,偏偏昨天忘了帶來,所以只寫了賬面錢。今天早上過來,主要為補上這筆錢,紅皮包裹著是為了好看。我偷偷塞到你的行李箱裡了,下車記得收好。姐姐本應該多隨些份子,弟妹千萬別介意!”

陳敏“噌”的一下站起來,開啟行李箱,找到了那個紅色皮包。開啟一看,裡面整整齊齊一沓錢,數一數正是五千元。陳敏覺得錢拿在手裡特別燙手,自己對鄧傑姐姐太過分了。鄧傑詫異地問這錢怎麼回事,陳敏把早上的事兒全說了。

聽完陳敏的話,鄧傑哽咽起來,說:“其實,姐姐昨天把份子錢給了記賬人的。”

原來,鄧傑知道外甥女得病,關照姐姐千萬別給份子錢了。可姐姐過來後,如數給了記賬人五千元。鄧傑發現姐姐還是隨了份子,知道姐姐的脾氣,當場還給她,她是不可能要的,便藉口送姐姐回家,之後悄悄去了趟縣醫院,把五千元續到了外甥女的住院費裡。沒想到,姐姐收到了醫院來電,知道了鄧傑繳費的事兒,今早過來,又把份子錢補給了陳敏……

陳敏總算明白了前因後果。她想,自己和鄧傑已經是一家人了,他的這個好姐姐,現在不也是自己的姐姐嗎?便開口道:“姐還缺多少錢,咱們借給她!”

鄧傑裝作一本正經的樣子,故意問:“不度蜜月啦?”

陳敏瞪了鄧傑一眼,說:“後面再補吧!”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