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日是5月20日,孩子們說,“520”是當今時尚的“我愛你”。
生日宴會那天細雨濛濛。開餐前,砰的一聲,我又將雨傘撐起來。
妻子這把紫紅色的綢布雨傘,是我們40年前旅行結婚時在北京買的。當時,我們互贈一件新婚紀念品,她給我買了一條牛皮腰帶。我準備給她買件像樣兒的衣服,她怕花錢多,執意要我買這把紫紅色雨傘送給她。
“傘”和“散”是諧音,有個謎語的謎面是:捆不緊(打一物),謎底就是:傘(散),將來把日子過散了可咋整?我暗暗糾結。妻子卻說這傘是大號的,顏色又喜興,撐起來能為我們將來的三口之家擋風遮雨。實實在在的使用功能,紫紅色的喜興顏色,戰勝了我蒼白無力的嚼字臆想。
那天下班剛到家,來雨了。岳母說妻子下午上班沒帶雨傘,還說今天回來晚,要留幾名學生輔導功課。妻子是初中畢業班的班主任,正值中考總複習,當然格外操心。
躺在床上的兒子醒了,哇哇地哭。兒子剛滿七個月,依仗妻子奶水好,哺養得底氣十足,哭聲打出老遠。我將乳膠空奶頭塞進他嗷嗷待哺的嘴,又用小被子將他包裹嚴實。我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撐起妻子這把紫紅色的雨傘。雨中,我要去一華里外的學校,送兒子哺乳,接妻子回家。
朦朦朧朧的天,淅淅瀝瀝的雨,整齊的平房校舍,只有妻子的教室亮著燈。房簷下,幾位家長圍攏在一起談論著什麼,隱約聽得有人埋怨老師補課,讓自己的孩子餓了肚子。
我輕輕地叩開教室的門,妻子接過兒子轉身又進了教室。幾位學生家長呼啦一下,趴滿教室的玻璃窗。
講臺上,妻子面對黑板,背對著十多個學生,避開教室窗戶的視線,藉著講臺的遮擋給兒子哺乳,隨後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拿著粉筆繼續講解黑板上的習題。
妻子集母親和教師於一身,這場景我不忍繼續隔窗看下去。砰的一聲,我撐起雨傘,轉身邁進了房簷外的雨水中。
我很喜歡雨,但是很少用傘。小時候聽大人說孩子讓雨水澆一澆愛長個兒,一遇下雨,我連個草帽都不戴,光著腳丫跺水坑,看那水花四濺。壩上集體插隊時,下雨天可以不出工,貓在屋裡打撲克,沒記得我們曾經有過傘。部隊當兵時配置雨衣,戰士根本就不用傘。復員後上下班騎腳踏車,雨天裡更是隻穿雨披不撐傘。
雨傘布像個“家”字的寶字蓋,它籠住我的耳畔,放大了奇妙的天籟之音——雨打芭蕉大珠小珠、萬馬奔騰鍋炒爆豆、高山流水餘音嫋嫋。
下課了,雨也停了,學生們魚貫而出。教室的燈光熄滅後,妻子懷抱兒子走出來。
回家路上,我為妻子和兒子撐著傘。妻子提醒我:“雨已經停了。”我說:“再撐一會兒吧。”
思緒閃回生日喜宴。妻子接過雨傘,我微閉眼睛雙手合十,默唸許願後,吹滅了蛋糕上的七支蠟燭。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家人的祝福又將燈光點亮。
妻子合上雨傘問:“你許了什麼願?”
我悄悄地告訴她:“我的許願,只是默唸了今天的日子。”
點評:
運用一個物件作為小說的中心線索展開全篇,是微型小說常用的手法。這篇作品題目起得非常好,“幸福道具”給人聯想。同時,全篇緊緊圍繞著“傘”展開,結構非常緊湊。小說中的事件雖小,但寫得情真意切。植入“520”(我愛你)的時尚元素,使作品綻放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