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來了
玉米啃青時節,孫得利拎著筐去山上的玉米地想掰點玉米烀著吃。還沒走到地頭,就發現玉米青棵磙子軋場似的倒了一大片,跑過去一看,遍地都是被啃了半截子的苞米棒子!地上還有亂七八糟的豬蹄子印,這是野豬乾的呀。
孫得利心疼壞了,趕緊掏出手機,將災情報告給村委會主任。
不一會兒的工夫,村主任就和村會計一起趕來了。他們先用手機拍了照,然後用皮尺丈量了受災面積,見面積沒有達到有關部門制定的賠償標準,便一臉愛莫能助的表情搖著頭走了。
孫得利不甘心讓野豬白白糟蹋了莊稼,從第二天開始,每天往這片玉米地跑好幾趟,就是想看看,野豬有沒有再次進地糟蹋他的玉米。
孫得利還暗暗禱告:野豬呀,你就再來糟蹋一回俺的玉米吧!只要給俺湊夠了上報領取賠償款的地畝數,俺給你磕頭作揖都中!
野豬是非常狡猾的動物,為了躲避人類在它們出沒過的地方下套子挖陷阱,基本上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很少吃“回頭草”。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半個月。要是等到玉米成熟,到那時山裡的各種果實也都開始成熟掉落了,山裡有了充足的食物,野豬便不會再來田裡偷吃莊稼了。
就在孫得利覺得快沒有希望的時候,這天中午,鄰居王老蔫突然跑來找他,說孫得利家的老母豬剛剛跑到他家玉米地裡糟蹋了不少鮮玉米,讓孫得利以後把老母豬圈住了。
王老蔫走後,孫得利瞅著肚子吃得滾圓被趕回來的老母豬,樂得一拍大腿,生出一條妙計來。
第二天,他從糧食缸裡舀出一瓢玉米粒,一路撒著,將老母豬引進了他家那塊被野豬糟蹋過的玉米地。
然而,讓孫得利失望的是,老母豬進地後,雖然對鮮玉米非常感興趣,但它並不像野豬進地那樣,先將玉米秸稈成片地弄倒再吃,而是伸著脖子一棒棒地去啃玉米棒,這得啥時候才能湊夠數啊!
情急之下,孫得利上去用腳把玉米秸稈成片地踹倒,讓老母豬跟在他身後吃。
這辦法挺好,老母豬很快就吃飽了肚子。孫得利瞅一眼倒下的玉米秸稈,加上先前被野豬糟蹋的,應該達到上報申請賠償的面積了,於是收住腳,趕著老母豬回了家。然後他又返身回到玉米地裡,給村主任打電話。
村主任和會計在拍照時,發現有的地方玉米秸稈倒下了,地上卻沒有豬蹄印兒,只有人的腳印兒。村主任可不傻,馬上明白了幾分,便問孫得利這是咋造成的?
孫得利沒想到他精心設計的計謀會被村主任幾下看出破綻,就一口咬定不知道。
村主任可不是好忽悠的,馬上掏出電話要報警,並說有地上的腳印做破案線索,警察很快就會將破壞莊稼的壞分子繩之以法。這下孫得利害怕了,只好承認了一切。
孫得利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被村主任好一頓批評自不必說,可回家後他卻把這一切都遷怒於王老蔫。
在孫得利看來,若不是王老蔫來告狀,他也不會想出這個損招。於是他把本來就不高的豬圈又刨掉了兩層磚,讓老母豬更加便於跳出豬圈,去吃王老蔫家的玉米。
這下可把王老蔫坑苦了,往往是前腳剛把老母豬給孫家趕回去,後腳那老母豬又回來了。
幾天後王老蔫徹底蔫了,說孫得利:“你這老母豬若是養不起了,那就賣給我;若是能養得起,你就把豬圈好了。”
孫得利耍開了無賴,說:“腿長在豬身上,我還能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看著它呀?”
王老蔫人雖然老實,但也有個倔脾氣。他懶得繼續和孫得利理論,當天就買回一拖拉機的磚頭水泥,親自動手把孫得利家的豬圈給加高了二尺多,這下老母豬再也跳不出來了。
轉嫁損失
第二天早上,孫得利拎著豬食去餵豬時,一下子傻了──只見豬圈的外牆根不知啥時候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圈裡的老母豬不見了。
孫得利起先還以為是有人用工具刨開豬圈偷走了老母豬,待仔細一看,見豬圈外的地上,遍地都是拳頭大小的豬蹄印,便猜測是外來的一頭大豬拱破豬圈放走了老母豬。孫得利趕緊順著豬蹄印去找豬。
一路跟蹤到山坡上時,孫得利已經判斷出,他的老母豬是跟那頭大豬一起走的。它們先是在一片玉米地裡吃夠了鮮玉米,然後又一起鑽進了山林。
孫得利一路順著豬蹄印兒,一連翻過兩座小山包,真讓他看見了老母豬,只見它正和一頭四五百斤重、嘴上長著半尺多長獠牙的公野豬“纏綿”呢。
孫得利心說:怪不得老母豬會跟公野豬走,原來是到了發情的日子,在山上的玉米地裡留下了氣味兒,被到地裡偷吃玉米的野豬嗅到了,夜裡順著氣味兒追到家,拱破豬圈領走了老母豬。
公野豬多厲害啊,尤其是發情時,會把一切進攻者都當成要和它爭奪配偶的物件,兇暴得連老虎都敢鬥。
可孫得利護財心切,只顧著心疼母豬,一時間死都不怕了,順手從地上撿起根棍子,打算把公野豬嚇跑,趕回他的老母豬。
但此時,只見公野豬“嗷嗷”叫著,像一輛開足了馬力的小汽車似的,直奔孫得利而來,嚇得孫得利“媽呀”一聲驚叫,轉身便往回跑。
公野豬的速度可比孫得利快多了,幸虧孫得利懂得野豬的習性,這東西跑起來不會打彎兒,直來直去地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