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燒餅

[ 現代故事 ]

那時爺爺的爹爹在老鎮上經營一家燒餅鋪子,還是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手藝。那燒餅用的是上好的新麵粉,又香又有嚼勁。貼爐子的一面堅實,吃了耐飢;烤的一面焦黃,鬆脆留香。最讓人贊口的是燒餅的餡,似餡非餡,柔綿多味兒。有純甜的,甜的如蜜,小孩吃了,舔了半晌,嘴角還留著甜味兒;有蔥花椒鹽的,滿口生津,讓人久久回味;更有那表面一層烤過的芝麻,香得誘人。

爺爺的爹爹一直想把手藝傳給爺爺,然而爺爺想參軍,不肯學藝。唯有爺爺的弟弟一直跟在爺爺的爹爹身邊。可爺爺的弟弟是個傻子,從小就傻。爺爺的爹爹自然不會把手藝傳給傻兒子。於是,爺爺的爹爹常埋怨爺爺不務正業。爺爺怕他爹爹嘮叨,總躲得遠遠的。

1948年,物價飛漲,麵粉緊俏,能夠吃得起燒餅的人家很少。爺爺家的燒餅鋪,半開半關,舉步維艱。鋪裡的麵粉,像寶貝一樣藏著。燒餅爐子,也時常熄火,只有一些大戶人家事先預約了,積了幾單生意,才點火生爐子烤燒餅。烤了燒餅,放在竹籃裡,由爺爺的傻弟弟一家家送上門。有時,附近幾個村的大戶人家也預約燒餅,由傻子送。

傻子送燒餅挺敬業,爺爺的爹爹跟他說,這燒餅非常金貴,靠著它養家餬口,千萬不能碰的,哪怕一口餅渣、一粒芝麻也不能。傻子挺聽話,再餓也不會去打燒餅的主意。每回,臨出門時,爺爺的爹爹總在傻兒子的口袋裡裝上倆粗糧窩窩頭。傻子餓了,就啃窩窩頭,啃得比啥都香。

這年到了冬天。爺爺家燒餅鋪生意更難做了,大戶人家生怕露富,都緊閉門窗,很少預訂燒餅。爐子熄了一天又一天。

終於有一天,有一個操外地口音的中年人,小心翼翼地掏出幾塊大洋,預訂幾十只燒餅。生火,和麵,要一個時辰,那外地人指了指方向,先走了,讓把燒餅送到高村。

高村,傻子去過。有一棵銀杏樹,在村頭,是個路標。等生了爐子、和了面、烤了燒餅,讓傻子送燒餅時,天空昏昏地飄起了雪花。臨走時,爺爺的爹爹照例給傻兒子塞了倆窩窩頭,指著遠處的銀杏,給傻兒子說,你到了那兒,就在樹下等。

誰料想,雪越下越大,天色越來越昏,最後只有茫茫一片白雪。

到了夜裡,一直不見傻子,所有的人都急了。爺爺的爹爹央求一些街坊,朝高村方向找人。雪太大,已積得很深,走路也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好不容易找到銀杏樹。大家都呆了,樹下根本沒有傻子,甚至連傻子來過的痕跡都沒有。後來,終於見到了預訂燒餅的中年人。中年人很沮喪,說他是部隊醫院的,有好幾個重傷員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預訂燒餅,是部隊首長特許的,可一直等到現在,他們還沒有見到燒餅。

眾人急了,散開去,朝其他更遠的方向去找。而爺爺的爹爹又專門趕回鎮上燒餅鋪,補做了燒餅送過來。一夜沒睡,馬不停蹄地四處找。第二天,找了整整一天,沒找到。第三天又找了整整一天,也沒找到。雪一直不停地下著。

後來鎮上鄉校的先生出了個主意,說不要漫無目的地去找,因為傻子臨走時,他爹跟他說找高村的銀杏樹,說不定他雪中迷了路,在其他村的銀杏樹下等呢。爺爺的爹爹很傷心,說已經這麼幾天了傻小子凍不死,餓也要餓死了。眾人都寬慰爺爺的爹爹,傻子再傻,手裡拎著一籃子燒餅,怎麼會餓死呢?

四天後終於有人在二十里開外的低村找到了傻子,那低村也有一棵銀杏樹。傻子也不傻,他抱了好多幹稻柴火,做成了一個避風保暖的小窩,人蜷縮在幹稻柴火中,只是身子已經僵硬了。手裡拎著的籃子好好的,籃子裡的燒餅一個也沒少。傻子竟然是餓死的。眾人都說,這傻子實在是太傻了。

部隊首長知道了,專門派人幫助我爺爺厚葬了傻子。

開春後在部隊的扶持下,我爺爺的燒餅鋪恢復了元氣,生的爐子不用熄火了。

部隊首長還專門給爺爺的燒餅鋪寫了個店名:傻子燒餅店。

現在老鎮上有幾家傻子燒餅店,有的叫正宗傻子燒餅店,有的叫老傻子燒餅店,每一家都生意紅火。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院牆開門
下一篇: 王五當了鑑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