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上的生死營救

[ 現代故事 ]

2005年11月18日凌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海域,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所屬青島遠洋運輸公司的“天榮海”輪,正平靜地航行在從澳大利亞回航大連港的途中,不料凌晨5時,警報驟然拉響……

凌晨警報

凌晨5時,“天榮海”輪駕駛室內的報警系統驟然響起:一艘名為“BRIGHT SUN”的貨輪在“天榮海”輪航線附近海域失事,請求立即趕赴營救。接到報警後,“天榮海”輪船長冷聚吉立馬向青島遠洋運輸公司排程室請示,經批准後,“天榮海”輪朝著失事船隻的方向加大馬力,全速前進……

12時,“天榮海”輪到達失事地點,他們很快發現了處於半沉沒狀態的遇難船舶,遇難船船員已經逃生到救生艇上,有一艘日本籍液化氣船正在實施救助作業。經過確認,這艘處於半沉沒狀態的船舶就是遇難的“BRIGHT SUN”!

12時10分,營救展開……然而一系列困難擺在面前:當時的海況較為複雜,風力7—8級,陣風9級以上,海浪7—8級,湧浪高達8米,現場實施救助異常困難。

風大浪大,救生艇飄搖不定,遇難船救生艇上的20名船員命懸一線。面對惡劣的海況,有著二十多年遠洋經驗的冷聚吉沉著冷靜,在腦海中迅速搜尋營救的最佳方案,隨即發出一道道指令:“全體駕駛員上駕駛臺,輪機長劉革備車,手操舵、大管輪王福秋,機工潘桂棟到機艙操車。大副錢星華協助船長了望;二副張美周負責協調與指揮船和遇難船救生艇的聯絡,並做好記錄;三副孟慶明操車,電子員兼駕助袁群堂在通訊處待命,隨時電報、電話、傳真聯絡;水手胡勇操舵……”三分鐘不到,冷聚吉就給每個船員分配了各自的任務,一張為救助遇險船員的“天網”搭建成功。同時在冷聚吉的指揮下,大副錢星華開始與遇難船員進行英語對話,穩定對方船員的情緒。

隨後,冷聚吉命令“天榮海”輪調整方向,朝著救生艇全速駛去。而此時,救生艇距離“天榮海”輪僅約二海里,高高的湧浪中小艇上下顛簸,救生艇因故障已經失去動力,經過近七個小時在大海上的掙扎,船員們已經筋疲力盡,緊緊匍匐在救生艇的邊緣……

約十分鐘後,冷聚吉將船逐漸減速,靠近救生艇,雖然相距只有六七十米,但呼嘯的海風使“天榮海”輪無法向救生艇拋纜繩,救助工作面臨巨大挑戰,20名外國船員的生命危在旦夕……

險象環生

此時“天榮海”輪除機艙操車人員和駕駛臺人員外,全部到主甲板處於待命狀態。

船員們穿好救生衣,在政委、水手長的帶領下搬來軟梯,拿來撇纜繩。船舶醫生準備了急救箱和羅賓遜擔架,隨時準備施救。大家還準備了各種救助器材,同時冷聚吉讓大副用高頻聯絡,二副操車記錄,三副到甲板準備拋繩,其他船員在甲板上準備接應遇險船員……

13時29分,海上風力越來越大,救助難度陡然增加。當時還有另外兩艘日本液化氣船,在相距約一海里範圍內,如稍有不慎、處理不當,就會有意外的緊迫局面。此時,時任中遠集團副總裁馬澤華、青遠公司副總經理孫文田和總船長張道餘分別來到總公司排程室和青遠公司排程室,協調、指揮救助,北京、青島和太平洋上構建起一條生命救助線,一條條指令越過陸地飛越大洋,傳給了“天榮海”輪。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河邊救人
下一篇: 神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