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隨著兒子猛烈地關上臥室門的驟響,你的心一個震顫,委屈的眼淚淌下來。打小把唯一的兒子當塊寶玉呵護,兒子卻長了身營養過剩的懶膘,脾氣暴躁。
“再不聽話,我送你去當兵!”你咬牙切齒。
“當兵就當兵!”兒子居然不屑一顧。
澆水過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爛而早夭,放不開手的風箏註定飛不高。猶豫搖擺許久,你終於狠狠心,送高中畢業的兒子去當了兵。
三個月後,新兵集訓結束。兒子來信說,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當了伙頭兵。無盡的牽掛,促使你與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去戈壁灘看望兒子。你站在兒子面前時,兒子正在炊事班軋煤餅,兒子高大了,臉上泛著紅潤的光;明顯黑了瘦了,但渾身肌肉更結實了。
回到家,你輾轉反側,想起了那把小鐵錘。
七歲時,你老家的鄰居是一個虎背熊腰的壯年鐵匠。鄰家壯漢看你對打鐵好奇,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瓏的鐵錘,一斤多重,一拃多長。學習疲倦時,你喜歡用這把小錘砸小石子,錘面閃光,咚咚響亮。
後來,這柄錘伴隨著你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城重點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學,直到有了工作。結婚那天,你把小鐵錘悄悄裝進梳妝檯的小抽屜裡。你細心地找來一個小盒子,把小鐵錘裝進去,當作包裹郵給兒子,裡邊附了你寫的一首清代詩人鄭燮的七絕《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一個月後,兒子的信來了。他的字一個個排列整齊,力透紙背。“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後,有一個明顯的小錘印。你心裡長出了一口氣,擰緊的眉毛舒展開來。
從軍營錘鍊三年回來,兒子彙報自己的進步。原來,兒子利用業餘時間,拼命看書學習。由於訓練表現突出,入了黨;還由於見義勇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幹,做了軍官。
“你是怎麼做到的?”你喜不自勝,心裡湧起好奇。“每天讀書地笑了。淚眼朦朧中你忽然覺得,當初的選擇,是一個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鐵錘,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