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賣雞

[ 現代故事 ]

李興宏,男,1973年生,甘肅金塔縣人,中共黨員,中國化工藍星清洗規劃辦主任。自2018年11月擔任古浪縣西靖鎮感恩新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以來,他認真履行駐村幫扶工作職責,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推進“一戶一策”,紮實開展精準扶貧解決實際困難,注重激發群眾自我發展的主動性。2020年底,感恩新村全部人口實現脫貧。

沙漠裡溜達的雞

有人說:養雞難,賣雞更難,培養一隻名牌雞則是難上加難。這一年多來,李書記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這句話。

李書記全名李興宏,2018年年末,他來到中國化工對口幫扶的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擔任西靖鎮感恩新村駐村第一書記。古浪黃花灘移民新村一共有12個村,為了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各個村一面跟著縣裡統一行動,一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上任伊始,李書記一番調研,反覆盤算,幾經商量,決定還是養雞,一來週期短,見效快;二來村民對養雞不那麼陌生,相比養牛羊等大型家畜,多少有點經驗。

依託成熟的渠道,2019年年初,感恩新村買進了兩萬只雞苗,準備發給227戶養殖,包括136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72戶“監測戶”,14戶“邊緣戶”。規劃得挺好,沒承想雞苗都送上門了,農戶積極性卻不高,大家心裡自有一筆賬:一隻雞,雞苗10元,由鎮上出錢;四個月出欄,平均每隻雞光飼料費就要70-80元;100-200只雞,總要夭折幾隻;檢疫防疫費也是要的,這還不算人工。算來算去,不比領救濟款和外出打工划算。

李書記挨家挨戶做工作,尤其是那些守著老人孩子無法外出的人家。他動情地對大家說:“同樣的日子,天上掉下來的和自己奮鬥來的,總歸不一樣啊!”為了讓大家養得踏實,村裡還給每隻雞上了保險,並且承諾全力助銷。現成的雞苗,現成的雞舍,一些人便領了雞苗回去,可還是有一些人覺得麻煩,不願意養。李書記便和鎮政府商量,在村子邊上圈了40畝地,搭起雞舍、草棚。農戶認領雞苗,以認股的方式加入,由村裡統一餵養。就這樣,養雞合作社應運而生,一些村民開始在這裡打工,喂水餵食,清理打掃。

感恩新村的養雞事業就這樣搖搖晃晃地起步了,小雞也蹣跚著長大,在沙漠裡自由自在地漫步、溜達,由此得名“溜達雞”。看著雞一天天健康成長,李書記鬆了口氣,同時加緊尋找買家。

被歲月蹉跎的雞

四個月一晃而過,雖然李書記和村裡、鎮上的幹部一通忙活,但兩萬只雞仍有一多半沒有出路。在春天的暖風裡,李書記著實上火了。四月底,他給集團公司打了報告,請求支援。

此時,雞已經完全成熟,每隻五斤來重。眼見著它們一天比一天大,李書記一天比一天愁。要知道,四個月的出欄期一到,每過一天,每隻雞就要虧損四五角錢;更要命的是,隨著氣溫升高,雞容易死掉。一晃又是十幾天,雞的體重已經飆到了八九斤,李書記的血壓也飆升起來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貴婦
下一篇: 一封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