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是市電視臺“尋親”欄目的主持人。這天,他接到一位李倩女士的求助電話,想讓欄目組幫她尋找一個師範學校的同學,叫劉才,他們已經有三十多年沒見面了,想在有生之年能見上一面。
掛了電話,劉博不禁暗自嘀咕起來,聽這位李女士的描述和留下的資訊,她要找的人居然跟自己的老爸十分相符。難道世上會有這麼巧的事情?他帶著疑問和好奇回到家,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經過跟老爸複述了一遍。
老爸矢口否認說:“世上巧合的事情多了,不見得就能對上號。再說我的名字也太大眾化了,恐怕去派出所能查出幾十個呢!”
劉博心想也是,“尋親”欄目跟破案差不多,得講究證據。接下來的日子,欄目組開始尋訪,然而一圈下來,所有的線索都聚集到劉博的老爸身上。
劉博試探著又跟老爸交流了幾回,他依然拒不承認自己就是那個劉才,從他的臉上也看不出一絲波動。難道自己的思路錯了?劉博決定見見這位李女士,再多瞭解些資訊。
這天,李女士應邀來到電視臺。她看上去有五十多歲,戴著一副眼鏡,面板很白嫩,一看就是保養得比較好。見到劉博,她忽然失態地喊了一聲:“天啊,真像啊!”
劉博一愣,忙問:“李阿姨,您剛才是說我嗎?”
李阿姨緊捂著嘴巴,語無倫次地說:“是,是,你長得很像一個人,對,沒錯,就像他!”
“您是說我跟您找的那個人長得很像是嗎?”劉博問。
李阿姨點點頭又搖搖頭,自言自語道:“不會的,不會的!天下哪有這麼巧的事兒!”
聽了這話,劉博基本確定了自己的判斷,老爸就是李阿姨要尋的人。不過他現在可不能貿然說出來。
劉博笑笑說:“李阿姨,一個小城市,找個重合度高的人並不是一件難事。”怕她繼續追問,他趕緊轉移話題,“李阿姨,您要找的這位同學,除了幾十年未見面心裡念想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比如情感呀,誤會呀等等。您知道我們這個欄目既然是‘尋親,所以來這裡一定要敞開心扉,把您的心裡話說出來,給我們提供更多線索,這樣才能順利地幫您完成尋找。”
李阿姨靜默不語,再抬起頭時,眼睛裡含滿了淚水。劉博抽出一張紙巾遞給她,耐心地等她的情緒平復。
“唉,都怨我傷他太深了啊,以至成了我餘生的一大心病。”李阿姨抹了半天眼淚,慢慢訴說起那段往事來。
三十年前,劉才和李倩是一對戀人,當年兩人師範畢業後一起分到了本縣鄉鎮一所中學任教。學校是新建校,條件比較差,停電停水是常有的事兒,最要命的是三百多師生共用一個茶水鍋爐,平時去晚了連壺開水都打不到,只能喝摻了涼水的夾生水。李倩出生在縣城一個幹部家庭中學那種無爭無憂的環境,沒有同意。為此事兒兩人吵了一架,李倩一氣之下自己報了名。這時,親戚給李倩介紹了一個家庭條件優越的男子,起先她不同意。她父親私下找到劉才,說如果真愛她就放手,讓她找一個能讓她幸福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