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窺(網文熱讀)

[ 現代故事 ]

李叔和李嬸是旁人眼中的“拾荒老人”,每天傍晚,他們都揹著大包,提著裝有空飲料瓶的大塑膠袋,躲進小區外那片高高的綠化帶裡。李叔的黃色揹包上有個洞,照相機的長鏡頭可以伸出來拍照。李嬸的深藍色軟布包有兩個洞,正好放進個望遠鏡。他們在偷窺誰?

傍晚時分,小區靠大門的草坪上蹦蹦跳跳地來了兩個孩子,哥哥帶著妹妹。李叔激動地用手肘碰碰老伴:“來了,來了!”

誰能想到,這高階小區裡竟住著老兩口的孫子和孫女?

李叔和李嬸的兒子特別有出息。他考上了大學,又來到這個大城市工作,找了個城裡的女朋友,然後結婚、生子,都是大城市裡的親家安排好了所有的事。大城市裡的親家做的是大生意,家裡要啥有啥,缺的就是個女婿。老兩口明白,他們兩家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所以也從不敢去叨擾。

兒子工作忙,結婚後基本沒有回過老家。李叔說,該忙就忙吧,記得抽空給我和你媽寫封信,看到你的筆跡就像看到你一樣,也不用打電話,長途電話費貴。

老兩口從沒見過孫子和孫女,還好有兒子隔幾個月寄來的信和照片。老兩口把這些東西視若珍寶,現在沒人寫信了,兒子能堅持給他們寫信,已經算很懂事了。

閒下來的時候,他們就戴上老花鏡,拿出信和照片認認真真地反覆看。“你看,孫子都一米五二高了,孫女也一米三高了。”李叔絮絮叨叨地邊看邊說。李嬸奪過信,一頁一頁地看。“老頭子你說得不對啊,孫子是一米三五,孫女是一米二,看啥都不認真,一輩子都馬馬虎虎!”看信成了他們生活中的大事,信裡說的事成了老兩口爭論的焦點。有時候,他們對信裡說的事看法不一致,爭論的時間長了,李嬸就生氣了:“不做飯了,你去吃信吧!就你能,就你說得對!”

前些年,李叔和李嬸在老家搞了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了幾百畝土地,掙了些錢。老兩口多次說要給兒子寄錢,可兒子堅決不要。是啊,他們所有的錢加起來,可能連親家財產的九牛一毛也算不上。

有天晚上,月亮很大,皎潔的清輝透過窗戶灑進來。李叔輕輕地拍拍李嬸:“咱不種地了,把地承包給別人,然後到城裡撿點廢紙板、飲料瓶,每天去看看孫子、孫女,咋樣?”

李嬸翻身坐起:“對啊,咱只見過照片,還從來沒親眼見過孫子和孫女呢!咱們老了,也種不動地了。”

於是,老兩口來到了這個城市,租了間破舊的平房住下。他們找到兒子居住的小區,躲在一片高高的綠化帶裡,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每一個進出的孩子。終於看到孫子和孫女的那一刻,老兩口激動得差點喊起來。

每天傍晚,老兩口都來到這片高高的綠化帶裡,雖說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但一週總能看到幾次。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李嬸拿著望遠鏡只是過了個眼癮,可李叔卻有了不錯的收穫。這些年,在村裡辦合作社,李叔學會了不少電腦知識,也掌握了一定的攝影技術,成了個攝影愛好者。進城之後,為了更清楚地拍到孩子,李叔特地買了幾本攝影書研究,又買了個專業的長鏡頭。幾個月下來,他也拍了不少好照片。每天晚上回到租住的地方,在電腦上看照片成了老兩口最高興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李叔和李嬸在一家菜場裡撿飲料瓶,撿到一張當地的晚報,看到一則以“親情”為主題的攝影大賽的啟事。李嬸說:“老頭子,你拍了那麼多孫子、孫女的照片,咱也挑幾張發到報社,說不準還能獲個啥獎。”李叔一聽,有道理啊!當天,他們就精挑細選了十張照片,署名為“拾荒老夫妻”,透過電子郵件發到了報社。

由於李叔的照片都是在暗中抓拍的,沒有絲毫擺拍的痕跡,一下子就吸引了晚報編輯。於是,晚報用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李叔的這組照片,還配發了評論。

兩個月後,李叔的這組照片獲得了“親情”攝影大賽的特等獎。那個週末,兒子、兒媳正在家裡吃飯,突然接到郵遞員打來的電話,說有一張匯款單寄到了他們家。兒子拿到匯款單一看,是“親情”攝影大賽特等獎獎金五千元,一下子蒙了。前些日子,他們看到孩子的照片登到了晚報上,以為是街上的攝影愛好者抓拍的,現在特等獎的獎金卻寄到了家裡,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夜深了,兒子睡不著,兩眼緊盯著晚報上的那組照片,橫看看,豎看看,研究來,琢磨去,又想起收到的五千元獎金,心裡的疑問更大了。

這天傍晚,李叔和李嬸正在那片綠化帶裡偷窺玩耍的孫子和孫女,隱約感到身後有個人走近。老兩口扭頭一看,淚流滿面的兒子拿著那張晚報,渾身都在發抖……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豪門鬼話
下一篇: 追風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