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聯小夥伴

[ 現代故事 ]

一九四〇年前後,一支抗日聯軍隊伍,在撫松、蒙江縣一帶的老樹林子裡活動。小鬼子恨得牙根疼,硬是整治不了他們。在漫江附近的老林子裡,有一座抗聯密營,這是楊靖宇部隊的一個支隊,住著三四十人,被老百姓稱為“紅軍游擊隊”。

隊伍裡有兩個活蹦亂跳的小戰士,他們大的不超過十三歲,是去年這陣兒接來的。說來也巧,他倆偏偏都姓牛,偏偏都沒大名,而且偏偏都很頑皮淘氣。

別看這樣,全密營的人,從周隊長那兒開始算,沒有一個不從心眼兒裡喜歡這兩個小傢伙的。自從他們一到,大夥兒可來精神了,不管誰一有空,都來找他倆逗樂兒。兩個小傢伙除了執行任務、學習、上操以外,那簡直是登牆上屋、爬樹蕩枝、翻浪玩水、抓魚摸蝦,鬧得個滿忙活。大家對兩個小傢伙的稱呼,也費了一番腦子,管那個曬得黑黑、滿身松樹油子的小傢伙叫淘小子,管胖乎乎的翹鼻子的叫小胖子。

夏季裡有一天清早,小咬一吹一個窩,圍著兩個小傢伙轟轟轉,可他倆睡得正香,這時,周隊長進屋來,掐了掐他倆的屁股,作了個手勢,兩個小傢伙“撲稜”一聲跳起來,攆到周隊長的戧子裡。老週一回身,把給他倆洗好的衣服遞給他們說:“趕緊換上!”

兩個小傢伙相視一樂:“啊,有任務?”

原來,他們早就看見老周今天也換了衣服,那一臉黑鬍子,已經刮成了青胡茬,一雙大眼睛,顯得格外有神。

老周看他倆換好衣服,用溼手巾讓他倆擦了擦臉上的泥道子,命令著:“把彈弓帶上!”

兩個小傢伙不好意思地咧嘴一笑說:“不,不用帶了。”

周隊長忍住笑說:“帶上,萬一用得著。”說完,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腰間的手槍。豈不知他倆恨不能老周早說這樣的話。於是,連蹦帶跳地回去帶上了彈弓,三個人每人掖上個玉米麵餅子,便上了路。

兩個小傢伙,一前一後蹦蹦躂躂,踩著樹葉、青苔,有時從這根倒木跳到那根倒木上,活像兩頭小鹿。周隊長抿著嘴,把眼睛眯成一條縫,想起了前些日子發生的事情。

一天,一位老戰士領著他倆到縣城老交通那裡取情報,回來路過市場,淘小子看見木材株式會社經理大坂一郎,正和新近娶的漢奸小老婆在館子裡大嚼大吞,他的氣不打一處來,把半斤鹽交給小胖子,瞞著老戰士,悄悄掏出了彈弓,對準大坂一郎的禿腦殼“嘎”的一彈弓,本來是打腦袋,可這時正巧漢奸小老婆端起菜湯,往大坂嘴裡送,“叭喳”一聲,盛湯的碗四裂八瓣,滿滿一碗打滾的熱湯,澆了大坂一臉一頭,把小老婆嫩手也燙紅腫了。淘小子打完,一磨身攆上小胖子,他倒沒事了,可城裡卻亂了套,戒嚴了五六個鐘頭。老戰士險些被扣起來。為這事老周把淘小子、小胖子好一頓訓。這就是他倆一早不想帶彈弓的緣故。

他們打林子走,六七十里地,偏晌的時候,就快捱上大道了,在一塊大石頭前停住了腳。

“過來,咱們歇會兒。”

老周喊住了他倆,捲上了一支樹葉子煙,“小傢伙,向你們佈置任務。”

他倆擦了擦汗,湊近了隊長。原來,上級指示,鬼子近來又要“討伐”,為了粉碎敵人計劃,各個支隊都要抓緊做好準備,老周今天需要到另一個密營,參加楊司令召集的會議。這兩個小傢伙要被派去縣城老交通那裡拿鹽。最後,老周說:“別看是二斤鹽,咱們隊伍和傷員都急等著用。眼下咱們就分手了,你們順山路走,從吊橋過江,遇著敵人也不要慌,要多想法子和他們對付。更不要怕,無論啥時候,也不許把咱們密營的事說出去,明白嗎?”

周隊長一直看著他倆上了山樑,不禁“撲哧”一聲又笑了,他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那是淘小子和小胖子來密營不久,部隊打了一個勝仗,把兩個小傢伙樂得玩起花樣來,淘小子抓了一隻耗子,把它當作大坂一郎,小胖子在耗子尾巴上綁了一塊松明子,然後點上火,把個耗子疼得轉著磨溜跑,最後鑽進一個俘虜的褲襠裡,嚇得那個俘虜又嚎又叫,又滾又跳。當時,老周把他倆批評了一頓。不過,老周對這兩個孩子是打心眼兒裡稀罕。

再說兩個小傢伙領了任務上了路,一到山頂上,就看見山下打著滾流淌的漫江。見了河,兩人心裡一陣難過。原來,這條河的上頭就是大坂一郎木材株式會社伐木場。去年夏天,大坂知道了淘小子的爸爸、小胖子的爸爸通抗聯的事,夜裡大坂穿著白褂子,戴著白口罩親手用大棒,將二人打得血淋淋,最後用麻袋裝了扔進了漫江。淘小子的媽媽早去世多年了,小胖子的媽媽本來就臥床不起,聽到這信兒,沒到半夜就嚥了氣。後半夜周隊長趕來,用木排車把他倆接到密營。

這陣兒,兩個孩子像打著滾兒的河水,不一會兒來到了吊橋上。這吊橋是山裡人為了進城抄小道兒,用鐵索拴在兩岸樹根上,鋪上短木板搭起的。一上吊橋,他倆馬上脫下布衫,叫小風吹著胸膛。說實在的,要不是有任務,真想跳下河去洗個痛快。現在只好顫顫悠悠地走過吊橋。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完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