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傳奇

[ 現代故事 ]

同治皇帝來說,還是很遙遠的。百姓自有百姓的煩愁,日子不易過,日子總得繼續過。

離京城千里之外的山東海河縣,有位貧病交加的木偶老藝人吳有福。這日,他倒在自家茅草屋裡,奄奄一息,身旁圍坐著兒子一家三口。

吳有福艱難地抬起手,指指門後那個黑木箱。兒子吳郝運趕緊把箱子挪過去,問:“爹,您要這個?”吳有福又費力地動動手指,示意開啟箱子。

吳郝運照辦,箱子裡面是四隻木偶——唐僧師徒四人的模樣。吳郝運知道他爹最喜歡那隻孫悟空木偶,便拿出來遞給爹。吳有福將木偶緊緊地抱在懷裡,兩行濁淚無力地淌了下來。他緩緩地說道:“這是你太爺爺親手做的木偶,傳到我這兒快一百年了。我幹了一輩子木偶戲,如今也把這手藝傳給了後代。這一行雖然發不了財,但也算養活了咱一大家子,這玩意兒對咱有恩!”

吳郝運和他八歲的兒子吳安平,重重地點頭。吳有福欣慰地閉眼,輕輕撫摸著懷裡的孫悟空木偶,喃喃道:“把這個和我葬在一起,我倆在地下好有個照應。閻王爺見了孫悟空,怎麼著也得給個面子吧!”

夜裡子時,一隻夜貓子嬉笑著飛過,吳有福抱著他心愛的“齊天大聖”仙逝了。吳郝運謹遵父命,把爹和木偶仔細地裝殮好,埋在了縣城郊外的一處高地。

辦好父親的後事,回到家中,吳郝運便把剩下的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木偶用布層層包妥,放回了木箱,再套上鐵鏈鎖好。妻子梅氏不解,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從現在起,這就是傳家寶,演戲不再用這些木偶,我自己另做新的。”

吳郝運說到做到,不到三個月,他便做出三套不同戲劇人物的木偶。木偶分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絲木偶、掌中木偶等。吳郝運做的是山東杖頭木偶,由三根棍支撐,與提線木偶的操作手法相反。杖頭木偶是人在下,一手執主棍將木偶舉過頭,一手持另外兩根操縱棍,完成木偶的一系列肢體動作。主棍內設有機關,可根據需要完成眨眼、張嘴、攥拳等細微動作,使木偶表演更生動。因為杖頭木偶有一定分量,又需要一直舉著演出,所以非常考驗表演者的臂力和耐力。

吳郝運帶著妻兒堅持每晚練功,到了白天,他們一家就進城賣藝。他們往人多的地方一站,支上一個鐵架,蒙上一塊一人高、兩丈寬的紅布,就能表演了。吳郝運和兒子站在幕布後面,他的身體剛好被幕布擋住,而吳安平年歲尚小,個頭太矮,要踩著高蹺才行。表演前,吳郝運會學著父親的樣子給家人吼一嗓子:“好戲開場嘍!”接著,妻子梅氏拉弦伴奏,父子倆則邊唱邊演,有時劇目人物眾多,兩人還要分飾多角。雖然忙活,一家人倒也配合默契。因為他們的表演出彩,一時風靡全城,甚至名傳濟南府,經常有達官貴人邀他們去唱堂會,吳氏木偶戲從此名聲大噪。

光緒二十五年,慈禧太后搬到頤和園的樂壽堂住,已經有段日子了。此地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老佛爺整天對著如此美景,卻始終鬱鬱寡歡,這可急壞了大總管李蓮英。

寒冬臘月的一天,宮內異常冷清,慈禧百無聊賴地躺在鳳床玉榻上閉目養神。突然,李蓮英入內,小聲稟報:“老佛爺,今兒個給您找著一好玩意兒,您賞臉瞧瞧?”

慈禧連眼皮都沒抬,說道:“猴崽子,有啥好玩意兒是哀家沒見過的?又想找個由頭討賞吧!”

“只要能讓老佛爺寬心,就是對奴才最大的賞賜!奴才這次找了能人異士來給老佛爺解悶呢!山東海河縣有一吳氏木偶戲,表演起來如真人附體,實乃民間之絕技。”

“當真?趕緊叫來看看!”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月嫂的眼淚
下一篇: 一封舉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