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且去吃茶
西涼山有好茶,綿綿地潤嗓入心。西涼山本無茶,茶出自廬城人劉一文之手。
那年天黑,漆黑,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二十歲的劉一文正在書房,一杯香茶一支綿煙,和一篇清朝的筆記體小說較勁兒。小說好看,劉一文入迷,書房的窗戶突然被撞開。
本以為是風,但闖進來的是三個壯漢,手提明晃晃的鬼頭大刀。
劉一文被擄進了西涼山。
西涼山,山高入雲,一條山路曲折,獨上獨下,險象環生。劉大標占山為王,把西涼山當作了偌大的寨子,這寨子是他的,誰也不敢搶。
劉大標是劉一文的親叔叔,劉大標親自號令把劉一文擄上山。
劉大標擄劉一文上山,不為別的,一是羞辱劉一文的父親,兄弟為家產,結下大仇。再一,劉大標需要一軍師,劉一文乃讀書人,肚子裡有貨。
劉一文見了劉大標,不拿正眼看,更沒喊聲叔叔。劉大標一腦門火,拔刀在手,藉著寒光架在了劉一文脖子上。
劉大標沒有下手,劉一文哈哈一笑,說:叔捨不得殺我!劉大標大叫:叫叔好啊,你是我的軍師。
西涼山的匪有骨氣,打日本鬼子。廬城的日本鬼子恨他們恨得牙癢,封山,討伐,山陡路險也沒見多大成效。
劉一文樂得上山,在廬城,鬼子欺凌中國人,實在不忍目睹,可劉一文手無縛雞之力。百無一用是書生哦,劉一文常垂淚。
山上千般好,有一樣劉一文不適應,無茶可飲。劉一文不抽不嫖不賭不酒,唯一愛好,喝茶,喝綠茶。西涼山不產茶,急得劉一文頭撞山石。
劉大標知劉一文唯愛茶,命手下,在下山搶劫時,劫些茶來。劫來的茶是好茶,喜得劉一文狂吻。劉大標高興,忙讓人燃柴燒水,大碗沏來。劉一文深深地貪婪地嗅了一口,卻突然將茶水潑向山谷,對天長嘯:此茶有血腥之味,喝不得也,喝不得。
劉大標大驚,持刀在手,狠狠砍在山石上,刀刃火光迸濺。
和日本鬼子幹了幾仗,皆勝,劉一文起了大作用,他用上了孫子兵法,神得很。
勝仗戰利品豐厚,煙、酒、茶都有,劉一文還是不沾。
略有閒暇,劉一文就在山中轉悠,他在尋找茶樹,雲霧之中該有野茶樹,書上說過,錯不了。
果然,劉一文找到了茶樹。茶樹臨懸崖而生,粗壯而葳蕤,一大片,該有千百年了。
依《茶經》所說,劉一文采了嫩葉片,揉烤焙,一捧綠茶誕生,烘托出翠綠的香氣。
真是好茶,山泉水沖泡,綠茶清澈,一入喉嚨管,就將心沁得透透的了。劉一文又是長嘯一聲,舉杯暢飲,把上山來的欠缺足足補齊了。
軍師有功,劉大標聽他的。劉一文率了一大隊人馬採茶製茶,匪事倒成了副業。
有茶可喝,西涼山的匪安靜了不少。劉大標也愛上了茶,喝茶讓他心靜,下山擾民的心思也少了許多。
劉一文有話:酒是迷魂湯,茶乃清心劑。劉大標認可,匪們響應。
茶制多了,劉一文出點子,把茶送下山去,賣了聚銀為軍費,省得打家劫舍。劉大標拍大腿稱好。
茶好,賣上了好價錢,皆大歡喜。劉一文又開疆闢土,除尋找茶源外,還興種起茶園。
槍炮聲不曾斷過,西涼山的土匪還是下山,不過鳥槍換炮,用茶換來了大批軍火,槍聲密集,鬼子喪命的更多。
得感謝茶,劉大標向劉一文討教:該給西涼山茶起個名了。劉一文略一沉吟:就叫匪山雲霧吧。劉一文解釋:太平猴魁乃猴子採摘,西涼山茶是匪從雲霧中採來。劉大標不喜歡,“匪”字難聽,但無好名字可用,還是認了。
匪山雲霧行銷,廬城內外名聲大,是買茶也不是買茶,喝茶的人心裡揣著個明白賬,一杯茶,或許就是一顆子彈呢。
鬼子再一次大舉攻山,一場惡戰,西涼山湮沒在戰火中。
三天三夜激戰,日本鬼子沒佔多大便宜,但西涼山的匪也死傷上百,劉大標衝在一線,身負重傷。
劉一文沒上前線,據匪說:他一杯匪山雲霧茶在手,穩穩地喝了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