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廚扶貧記

[ 現代故事 ]

六十歲的湘菜大師瞿知味,一生中帶過不少徒弟,還從沒遇到過像聞大秋這樣的角色。一般人學廚藝,從看菜、洗菜、擇菜、切菜,到上灶掌勺、顛鍋、做出幾道佳餚美味,起碼也要三年才出師,可培養聞大秋的時間,只有三個月。

瞿知味為這件事真的犯難了。

其一,是聞大秋這個徒弟不能不收。他來自遠鄉湖塘鎮的貧困村白水村,35歲了,除了在田地裡覓食,沒有其他手藝,上有病病歪歪的父母,中有一個總是喊要離婚的妻子小沈,下有兩個讀小學的孩子,日子真是過得艱難。鎮政府扶貧辦找到酒樓負責人,要送聞大秋來培訓,以便讓他能有一門技藝賺錢脫貧。其二,聞大秋對脫貧提不起一點兒精神,蔫頭耷腦,目光散亂,好像是鎮領導“要我脫貧”,覺得挺委屈。他來學藝,鎮政府還要補他的工資和伙食費,否則他堅決不來。

第一次見面,稍稍寒暄了幾句,瞿知味問道:“小聞,你知道我是誰嗎?”

“領導介紹了,你是株洲市做湘菜的頭牌大師傅,是‘湘水餚’酒樓的臺柱子,顧客都是衝著你的手藝來的。”

“我原本可以退休了,為了你我要再上三個月的班。很多人想拜師,我沒時間教了,你是一個特例。”

“瞿師傅,我願意……學。”

“古人說:家有萬金,不如薄技在身。你學好了廚藝,上可孝順父母,中可讓妻子安心陪伴你,下可讓孩子讀書成材。你要從心底裡認為是‘我要脫貧’,貧困不是件光榮的事,靠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才有尊嚴,才有臉面。記住了嗎?”

“記住了。”

“頭三天,先不下廚,你跟著我去吃和玩,不用你掏錢,由師傅來安排。”

“哦……師傅客氣了。”聞大秋笑得臉上開了花。

第一天上午,瞿知味領著聞大秋,穿過大街、小街,走進一條小巷——石板巷。再走進一戶窄門窄院的人家,門楣上掛著一塊寫著“秘製鹽茶蛋”幾個紅漆字的木板。主人居然是一對殘疾人夫婦,男主人老劉的左手斷了一截,妻子是個聾啞人。

老劉說:“瞿師傅,你又來看我們,謝謝。”

“我領徒弟來品嚐鹽茶蛋,酒也自帶了,請上一碟六個蛋,這是十二元蛋錢。”

“不能收,不能收,技術是你教的。上門來買的人真多,一天要賣出三百個蛋哩。”

“你不收錢,我們就走。”

“我收就是,真不好意思。”

一碟鹽茶蛋,還有兩雙筷子、兩個小碗,擺上了小桌子。瞿知味從帆布工具袋裡拿出一瓶酒、兩隻瓷酒杯。“小聞,剝蛋吧,這是下酒最好的東西。”

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吃鹽茶蛋。

“師傅,這蛋真的好吃,甜中有點兒淡淡的鹹味,還有紅棗、桂圓、茶葉、藥材的香氣。”

“煮鹽茶蛋,關鍵是調料的配方,有丁香、八角、川芎、紅棗、桂圓、醬油、黃酒、麻油、紅糖、白鹽、安化黑茶。調料入水煮蛋,慢火熬煮兩個小時,熄火後再浸上八個小時,當然好吃。一個蛋才賣兩元錢,怎不顧客盈門?”

“師傅研發的秘方,真好。”

“先前他們家貧寒啊,兩個殘疾人,還有兩個讀書的孩子。但他們有志氣,捨得幹。生意好,生活就沒問題了。我教了技術不假,如果他們不想做,那也是白搭。你說是不是?”

聞大秋滿臉通紅,說:“是……的。”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一流提琴手
下一篇: 殺人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