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經典小小說)

[ 現代故事 ]

老趙的手藝跟奶奶學的。那年月農村家家戶戶的日子都好不到哪裡去,辦宴席更不容易。請不起廚師,就找村內會做菜的婦人掌勺。小鎮四周全是湖蕩,盛產藕。奶奶能以蓮藕為主材,燒一桌不同花式的美食。

老趙打小嘴饞,愛幫奶奶打下手,慢慢也學會做菜。出名後帶著兒子小海到鎮上開飯店,將跟奶奶學的整理成一本菜譜——全藕宴,作為飯店的主打產品。店開了很多年,卻一直不溫不火。小海打算去蘇南打工。老趙怕手藝失傳,叫他留下。小海說:“現在人的口味都刁了,誰願意吃藕?您還是考慮換菜吧,否則飯店遲早要關張。”

這幾年,小鎮大力治理湖蕩,引種新品荷花。生態好了,環境美了,遊客也多了。賞完花,再嘗老趙的全藕宴,絕配。全藕宴有地方特色,很多菜品有悠久的歷史,申請了非遺。

全藕宴成了非遺,老趙的飯店火了。客人越多,老趙卻越頭疼,全藕宴的製作工藝繁雜,很多菜製作需要時間。特別是“捶藕”這道菜,更需要提前準備,每天只能限量供應。

這道菜是全藕宴的精華,老趙的絕活。

取整支藕的中段,洗淨刮皮,豎切成厚度均勻的八片。將每一片放在案板上,用特製的松木榔頭,輕輕捶打九九八十一下,八片就要捶上幾百下。敲打的力道十分講究,輕了,藕的韌性不能被喚醒;重了,藕片就斷了。看似簡單的捶打,很考驗耐心,這便是老趙說的“匠心”。捶打好的藕片在麵粉中輕揉幾下,沾上適當的麵粉,投入滾開的油鍋中,煎到兩面焦黃撈出。再將這八片碼好,擺成原來的樣子裝入盤中,連盤一起擱到籠屜上蒸。蒸到軟硬適合時,端出,淋上密制的桂花蜂蜜醬,加幾粒彩色櫻桃。這樣,一盤酥軟、黏糯,入口有脆感,淡雅的藕香中又融合了桂花蜜清甜的“捶藕”就做成了。一筷入口,頓覺大自然的美味在口中一一化開。

得知老爹的手藝成非遺,在外打工的小海回來了。老趙的臉上盪漾著笑,似乎看到了希望。可小海根本就不想按老趙的古法來,總想投機取巧,還對老趙說:“爸,您做事不能一成不變,要學會變通,很多工序不需要按古法來,工具也可以升級,用電動的,這樣能提高效率。”

“不行。咱手藝現在是非遺了,所有工藝不能變,否則對不起這塊招牌。”老趙堅決不同意。

“咱們是非遺了,就要擴大規模,多開分店,提高知名度。”

“不行,一個店都忙不過來了,再開分店,哪裡來的人手?”

“咱們可以招學徒,教會他們,讓他們去分店經營。或者招加盟商,我們提供技術,他們提供資金,所得利潤分成。”

“不行,這手藝只能父子之間傳承。一些配方保密還來不及,能外傳嗎?我看你小子就是吃不得苦。”老趙生氣地指著小海罵道。

一聽這話,小海不樂意了,又跑了。

有不少廚師想來跟老趙學個一招半式,被老趙拒絕了;很多老闆看到商機想來加盟,也被老趙一一回絕。隨著熱潮的消退,老趙飯店的生意又清淡下來。

一天,老趙飯店不遠處新開了一家炸雞店,開業當天生意十分火爆。老趙心想,新店開張,很多是朋友來捧場,還有一部分人湊熱鬧,圖個新鮮,紅火不了幾天,過不了多久,肯定是關張歇業,這樣的店他見得多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如老趙所料。幾個月後,炸雞店的生意依然火爆,週末門口排隊的人更是延綿很遠。老趙心中有點納悶,便去看看。他聽排隊的一個年輕人說:“這個牌子是加盟國外的品牌。”老趙冷冷地說:“那肯定是掛羊頭賣狗肉。”年輕人反駁道:“味道一樣,在其他地方也吃過。據說連鎖店所用的食材、配方都是統一的,就連每道工序所用的時間都有嚴格的規定。”

老趙擠到店門口,透過玻璃窗,看到店內各種烤箱、炸鍋、煎鍋等一字排開,每臺機器上都有計時顯示屏。一位穿著花格子襯衫,戴著牛仔帽,打扮成西部牛仔樣子的年輕人,根據計時器的提示不停忙碌著。老趙仔細打量著那年輕人,覺得很眼熟,等他轉過身來,老趙驚呆了,那年輕人竟然是小海。

點評:

小說寫的故事發人深省。一方面,是我們的傳統手工藝需要一代代傳承下去;另一方面,又要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的東西,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怎樣在兩者中間找到平衡點,非常重要,也是一個難點。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請柬
下一篇: 二狗養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