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很長,從東頭走到西頭,得二十多分鐘。東西兩頭各開著一家麵館,是師徒二人。東頭是師父古天喜開的“好再來”麵館,西頭是徒弟胡有福開的“天天來”麵館。
兩家麵館之所以生意火爆,除了調料獨特外,就是手擀麵非常筋道。
麵條筋道與否取決於和麵的力道和次數,這是古天喜摸索出來的,力道和次數要拿捏得恰到好處,力道弱次數少了,筋道不夠,相反,麵條就會死板。但是,和麵擀麵,很累人的,力道全憑腰力,長年累月的,一般人受不了。好多面館的麵條都是機器做的,古天喜稱它們為死麵,稱自己的手擀麵是和麵。
可是最近,古天喜的麵館來客明顯減少了,都跑到街尾的天天來麵館去了。古天喜心知肚明,是自己年紀大了,和出的面力道不夠,麵條沒有以前的筋道。他今年已經六十多了,老伴去世得早,無兒無女,孤家寡人一個,可是不開面館,還能幹什麼呢?
這天下午,古天喜坐在麵館裡發愁,徒弟胡有福拿著兩包滷菜和一瓶白酒,來找他嘮嗑。每隔個六七天,胡有福都會來和師父喝一次酒。胡有福是古天喜收過的唯一一個徒弟。
那還是好多年前的事情。有一天,客流高峰期過後,閒下來的古天喜忽然發現,麵館的門口蹲著一個蓬頭垢面的少年,眼巴巴地盯著食客吃麵。古天喜就讓老伴端出一碗麵給少年。少年道聲謝,狼吞虎嚥吃起來,燙得嘴上都起了泡也不顧。這以後,少年幾乎每天都來。古天喜經過詢問,才知道少年是個鄉下孤兒,跑到城裡要飯。古天喜可憐他,就讓他到麵館裡打雜,混口飯吃。後來見他手腳勤快,就收他為徒。滿師後,還出錢資助他在街尾開了一家麵館,娶妻生子,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兩人喝著酒,胡有福說:“師父,您忙了一輩子,也該享享福了,搬到我家裡去,我養您。”古天喜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拍,氣呼呼地說:“我有手有腳,要你養什麼?”
胡有福不止一次提過這事,每一次,古天喜都會發火。這個倔老頭,心裡不服老,不願意閒下來。他積攢下來的錢,足夠他安度晚年的了,之所以硬要開著麵館,是想天天有事做,心裡踏實。
胡有福說:“師父,我知道你閒不下來,不如到我麵館裡,打個下手。”
古天喜說:“我能動,不想沾你的光,你也不容易。哪一天我死了,你把我的喪事風風光光地辦了,就算對得起師父了。其他的,就別說了。”胡有福只得住嘴,他知道師父脾氣古怪,當初師孃去世後,胡有福讓師父每天晚上去他家裡吃晚飯,免得動手做,師父卻一直不答應。
過了幾天,古天喜在解放路租了一家店面,把麵館搬了過去。他有自己的打算,他的麵條取勝於筋道和調料,筋道沒有了,調料還可以成為賣點。離徒弟的麵館越遠,競爭的壓力就越小。
可是,新開的麵館也就一陣香,剛開始,客人爆滿,一個月後,食客就變得稀稀拉拉的,每天就那麼十幾個人。古天喜算了算,每天也就保個本,好歹沒有虧。
儘管隔得遠,胡有福還是隔個六七天來找師父喝酒嘮嗑。得知師父的新麵館生意不好,胡有福想了想,就說他有一個好主意。他的一個老鄉,原來準備開面館的,跟著他學了一段時間和麵擀麵,後來老鄉的親戚給他找了個送貨的工作,麵館就沒有開成。胡有福打算和老鄉說說,讓他和麵擀麵,然後賣到師父的麵館裡,這樣既能讓老鄉賺一筆外快,也解決了師父手擀麵不筋道的問題。
古天喜動心了,就讓胡有福去說說看。當天晚上,胡有福打電話給古天喜,說是老鄉答應了,先送一次看看,要是滿意,就長期供貨。古天喜忙答應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一箇中年人騎著摩托車送手擀麵來了,說是剛剛擀好的。古天喜接過來一看,麵條已經切好,拿起一根麵條拉一拉,很筋道,和自己手擀的幾乎沒有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