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裡,老楚有兩個身份,一個是石匠,一個是判匠。老楚的石匠活兒遠近聞名,不過他現在已經封錘多年了。判匠,就是村裡德高望重的公斷人,誰家遇到糾紛了,就請他出面調解。
這天,村裡董家的大兒子董英上門要跟老楚學做石匠。老楚吸一口旱菸,說:“你開玩笑吧?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已經封錘多年了。想學就找別人吧。”
董英笑笑說:“您只要教會我如何做象棋棋子就行。我就想學著做一副能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的石頭象棋棋子。”
“你學這個幹什麼?石頭棋子我那邊有的是,你隨便挑一副就是。”
“楚大爺,您就成全我吧,一切都是為了俺娘。”董英一說到他娘,老楚就沉默了。
董英娘今年70多歲了,雙目失明,寡居多年,又當爹又當娘,好不容易把董英和董雄兄弟倆拉扯大了,那叫一個苦啊。
“這事與你娘有什麼關係?難道她一個瞎眼老太婆,心血來潮要學下象棋?”老楚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了。
“楚大爺,您要是信得過我,就教我,您要多少學費都行。再說,這也是俺娘要我來跟您學的。方圓幾十裡,她就信您的手藝。”
“你孃的眼光倒也看得準。為了你娘,也看在你一片孝心的分兒上,我破個例,教你了。不過,咱醜話說在前頭,我老頭子只動嘴不動手,學不學得會,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董英一聽,“撲通”一聲給老楚跪下了:“師父在上,請受小徒一拜。”
老楚是後來才知道事情原委的。
原來,董家有兄弟倆,大兒子董英幹企業,二兒子董雄在城裡當局長。董家在村裡有座老宅子,30年過去了,早已破敗不堪,眼瞅著周圍鄰居家的房子都推倒重蓋了,董英兄弟倆也把老房子推倒了,蓋起了只有一牆之隔的兩套新房,想讓娘有生之年住住新房。
新房子蓋起來了,誰住哪一套,成了問題。兄弟倆想抓鬮解決,可是娘突然說:“誰能做出浮在水面上的石頭象棋棋子,誰就先挑。”兄弟倆都是孝子,只好按娘說的辦。
兩套房子,一套靠街,一套不靠街,就有了優劣之分。
挑房這天,老楚作為村裡的判匠,被兄弟倆請來了。在老楚看來,這比賽一點兒懸念都沒有,董英是贏定了。
可是,比賽的結果卻大大出乎老楚的意料,兄弟倆誰也沒做出能浮在水面上的石頭棋子。
老楚很奇怪,按說董雄做不出來也罷了,董英那可是自己親自傳授的,做這種棋子的關鍵是把棋子的心掏空,這是怎麼回事?
老楚拿起兄弟倆做的棋子一看,原來倆人做的都是實心棋子。老楚明白了,兄弟倆是在互相謙讓呢。
訊息傳到董英娘耳朵裡,老太太說,她早想到這一點了,那就由老楚來決定,看誰的棋子做得精緻、做得好,就由誰先挑。
比較之下,還是董英做的棋子略勝一籌。董英沒辦法,他寫了兩個紙條,揉成團,讓女兒代替自己隨便抓了一個,結果孩子抓到了沒有臨街的那套房子,董英長出了一口氣,天命如此,誰也沒的說了。
不過,董英想讓娘住自己這套房子,因為自己的廠子在鎮上,離村子近,可以隨時回去照顧她。可是娘非要住臨街那一套不可,說是出行方便。
娘對董英說:“讓我住你那房子也行,你必須做一個至少五枚疊加在一起浮在水面上還歪不倒的石頭棋子出來,要不然免談。”董英搞不明白,為什麼娘非要拿棋子說事不可。董英的頭都大了。
董英又找到了老楚,最後聽了老楚教的方法,樂呵呵地走了。
董英娘入住新房的這天,也是董英做好石頭棋子,等著娘和老楚上門驗收的時候。
這天,董英早早地把娘和老楚接到村後的水庫邊上,許多人跟來看熱鬧。人都到齊了,董英不慌不忙地拿出做好的石頭棋子下了水。
董英做了許多組棋子,每一組之間用木棍連線著,做成了棋子浮橋。這樣的棋子不但能很好地浮在水面上,還歪不倒。老太太雖然看不見,但從大家的歡呼聲中還是知道董英做到了,她得去住董英那套房子了。
可是董英娘沒動身,而是坐在水庫邊哭上了,嚇得董英兄弟倆不知所措,不知道哪裡做得不對。
只聽董英娘邊哭邊說:“老董你死得好慘啊,該死的棋子浮橋,是你要了俺家老董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