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開花

[ 現代故事 ]

“苘麻開花,郎中到家。”陳老太太六十多歲的時候,突然出名了,成了十里八村的大善人。每到春天的時候,她家院子裡便鋪滿了苘麻葉。

這是在很早以前,連綿的長白山脈有一個偏僻的村莊,村子裡流傳著關於“苘麻花”的故事。

陳氏年輕時,丈夫去山裡採藥,不慎跌下懸崖摔死了,家裡沒留下一兒半女。一個女人開荒種田不容易,她便依靠靈巧的雙手做布鞋換糧吃,度過了一年又一年。丈夫去世前,她家院裡就種著苘麻,碧綠的葉兒,金黃色的花兒,陳氏很喜歡這花兒,也是為了紀念丈夫,就一直種著。她做的布鞋用苘麻紡線納鞋底,鞋底繡著獨特的花紋,就像苘麻葉的筋脈,鞋面則繡著一朵苘麻花。鄰居們親切地叫她“苘麻花”,一叫就是幾十年,直到她臉上佈滿了皺紋,人們還這麼稱呼她。

“苘麻花”陳老太太因為有做布鞋的手藝,無論是單鞋還是棉鞋,都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每年換些糧食和衣物足夠她享用的。以往院裡的苘麻不多,她做鞋底用的麻繩是從山坡和溝邊採收的苘麻,高矮不等,紡繩也很吃力。為做出像樣的布鞋,她自己在山坡下開荒,又種植一片苘麻。沒事的時候,她會到苘麻地裡轉一圈,掌握了苘麻何時放葉、何時開花、何時結果的規律。苘麻開花坐果,漸漸成熟的時候,陳老太太就把苘麻稈割下來,堆在山坡下的一個臭水泡子裡,泡到深秋撈出來曬乾,然後把苘麻稈的外皮扒下來,用棒子捶軟了,再紡線打成繩子,用來納鞋底。陳老太太這樣辛辛苦苦種苘麻,用苘麻線紡繩做鞋底,做出不同型號的布鞋。每一雙布鞋的尺寸,陳老太太都掌握得十分精確。

年復一年地過去,陳老太太用苘麻繩做出上千雙鞋。六十歲那年,她突然病了,耳朵不知道咋回事就背了,腿腳也不利索。老太太沒錢治病,她一輩子做鞋幾乎都只換取食物,沒有攢下錢。從未患過病的老太太為難了。思來想去,她決定用布鞋換藥試試。於是她包了好多雙大小不同型號的布鞋,到村裡的郎中家看病。

那位郎中姓許,年近七十,精神還飽滿得很。他為人心地善良,行醫精誠,看病賣藥從不收取不義之財。陳老太太進門的時候,身上背了個大布包,許郎中看見也沒多問,先是給她把脈,又問了問病情,陳老太太耳聾,他就耐心地大聲問,然後告訴她這是外感風邪,落下了病,開幾服藥吃一個月就好了。郎中正要開藥,陳老太太突然說:“先生,我來看病,可我沒有錢買藥,我這兒有一大包布鞋,有男人穿的,有女人穿的,還有小孩的,可以換藥不?”

陳老太太說著把身上的布包攤開,裡面是大大小小的鞋子。許郎中看看老太太那一布包鞋,犯了難,說:“我行醫幾十年都沒這樣換過。”見郎中搖頭,陳老太太滿面愁容。許郎中只好嘆了口氣道:“可你有病,沒錢也得治呀。”

許郎中給她整整三大包曬乾的青麻葉子,還有青麻根,又配了一些中藥給她。他本不想要陳老太太的鞋子,但是她執意要留下。接過陳老太太的布鞋,許郎中一看那鞋底納出了花紋,線繩粗細勻稱,為女人做的鞋面上還有一朵花,很是稀奇,就問:“大妹子,你這是用什麼線納的鞋底,還能納出花紋來?”

陳老太太聽不清楚,許郎中就指指花紋。老太太這才懂了,回答道:“我用的是苘麻,長大圓葉子的。”見許郎中若有所思,她趕忙又說:“苘麻是我在山坡開荒種的,別看我歲數大了,這腿要是治好了,我還能幹活兒。”

許郎中聽完哈哈大笑:“你把那三包藥還給我吧。”

陳老太太見郎中把鞋還給了她,還指著她手裡的藥要收回去,以為他反悔了,不跟她交換了,哀求道:“您幫幫我吧,我實在沒錢。”

許郎中趕緊大聲解釋:“你不用開藥了,也不用拿布鞋換了,你用苘麻的葉子和根煮水喝,一個月就能見效。我給你開的藥都是那玩意,我的藥房裡把這種葉子叫青麻。”

半天,陳老太太聽明白了,高興地說:“那可太好了。原來我種的是這樣的寶貝。可現在要入冬,苘麻葉早都乾透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桑樓村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