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舉

[ 現代故事 ]

周晨光出資為老家樟木村修了一條三公里長的水泥路。水泥路貫穿全村,大大改善了全村人的出行問題,村裡人都誇周晨光是大善人,發了財不忘老家,不忘鄉親。

村主任周望是晨光父親老周的堂侄,他有個想法:把這條水泥路命名為“晨光路”,一是給出資百萬為村裡修路的堂兄弟一個交代,二是讓村民們永遠記住這位堂兄弟老闆的善舉。

周望主任跟周晨光一溝通,周晨光也很高興,說乾脆建個小廣場,立塊石頭,刻上“晨光路”三字,再弄點健身器材放這,讓村民有個休閒娛樂的去處。

周望主任猶豫了。周老闆知道他一定是因為村裡拿不出建廣場的錢而犯難了,周老闆當即表態:建廣場不用村裡花一分錢,村委會負責落實一塊地皮就行了。

讓周望主任為難的正是地皮的事。要找一塊建廣場的平地必須佔用農田。樟木村山多地少,世代耕種的村民視農田如命根子,誰也不願輕易讓出來。考慮了半天沒轍,硬著頭皮試探著問周老闆:兄弟,你是土生土長的樟木村人,對各家的田地也都熟悉,你看哪塊地建廣場最合適?

周老闆想了想:老朱叔家路邊上的那半畝地挺好的,既平坦又開闊,又在村中心位置,建個廣場最合適不過了。

周望主任一聽頭都大了。老朱是個孤老頭子,出了名的困難戶,種地是唯一的生活來源,要是把他的地佔了,靠什麼生活呢?

周晨光的父親老周從周望主任那裡得知了這事,還沒等周望主任去找老朱商量,他就把電話打到兒子那裡:混賬東西,為村裡修條路做件善事,生怕別人不知道,生怕後人不記得,還要立個石碑,還攛掇村委會幹部佔老朱家的田地建廣場,你這是在真心做善事嗎?你這是為了給自己揚名。趕緊打消這個念頭,你不心疼你的錢,我還心疼你老朱叔家那半畝地呢。

周晨光很不滿意老父親前來干涉,但又不好發作,只能耐著性子跟父親解釋:我哪裡是為了給自己揚名,我是想借這個機會,給我的公司做個宣傳,把公司的名字刻在石頭上,鄉親們每天打這路過,都能看到“晨光燈飾”幾個字,這廣告的投入還是很划算的。

你要是想在村裡做廣告,辦法有的是。你一個生產燈具的,在燈具上做點文章,何必弄塊石頭立在那。你把建廣場錢拿出來,我告訴你怎麼做,保證廣告效果比石頭上刻字好。老週一字一順。

父命難違。村路命名、建廣場和立石碑的事都擱置了下來,老朱家的半畝地也沒被徵用,該種什麼種什麼。樟木村除了路比以前好走了,村民們的生活一切照舊。

過了兩個月,樟木村來了兩輛滿載貨物的貨車,村裡人都好奇地圍過來看熱鬧,不知要搞什麼建設。全村只有兩個人知情,一個是村主任周望,另一個是周晨光父親老周。

揭開苫布,才知道是幾十盞路燈,而且還是不用電的太陽能路燈,大夥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偏遠的小山村即將告別黑暗,過上像城裡人一樣有路燈的生活了。老朱高興得像個孩子,逢人便說晚上都可以到地裡幹農活了。

安裝路燈是老周的主意,花的是周晨光準備拿來建廣場的錢。村主任周望算了賬,三公里的路燈安裝下來,比建廣場還省下了不少費用。老周覺得這錢花的值。

承諾兒子為他公司打廣告的事,老周自有辦法:製作路燈的時候,每盞燈下面都訂製了一個小燈箱,印上“晨光燈飾”的公司名和主要產品介紹,白天能看得見,晚上燈一亮,看得更清楚。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遲到的榮譽
下一篇: 小鎮古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