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薇的婆婆好賴讀過初中,也算文化人。經竇薇手把手指導、點撥,婆婆打電腦、聊微信進步飛快。
竇薇知道婆婆喜歡給人發微信語音,這天她在北地翻紅薯秧累了,小憩時,發語音逗婆婆:“娘,您在家嗎?”
“不在家,我在李燕家打牌哪。”不用打字,婆婆那句語音麻利、快捷。
“咱家豬餵了嗎?”
“餵了。”
“雞呢?”
“餵了。也餵狗喂貓了。你還有啥要問的?”
竇薇眼裡盛不下閒人,雖然不見人面,也得安排個事給婆婆做。否則,是縱容她打牌。打牌,能讓人上癮。
竇薇又發條語音:“娘,十幾天沒吃水餃了,我想吃水餃,您那倆孫女也愛吃水餃,您買好雞蛋韭菜,我翻罷紅薯秧,就回家盤餡包餃子。”
“我這就去小賣部,買好雞蛋韭菜,麻利盤餡,和好面,你回來下手包就是了。”
傍晌午,竇薇回到家,不見婆婆。餡倒盤好了,面也和妥了。她揉麵切劑擀皮,剛開包,婆婆開著電三輪迴來了,把車停進車棚,忙洗手,幫著包餃子。麵皮不少,餡有點少,就少放餡,即將包完時,倆閨女進門,公爹也腳跟腳進院。水燒開,下餃子,煮熟,撈滿四個碗,沒了。
竇薇把那碗餃子端給婆婆,婆婆不接,說:“對不起,盤餡少了,該罰,我另做吃的。”就磕雞蛋攪麵糊加鹽與蔥花,支鏊子,攤煎餅。
竇薇是硬著心吃那碗餃子的,邊吃邊想,婆婆咋回事啊?盤餡寧多勿少,有餘,才夠吃。難得吃頓餃子,竟落個敗興。小心眼兒,摳門兒,這倆詞,都適合婆婆。
“娘哎,您下次多盤些餡好嗎?”竇薇訕笑著說。
“好的好的,下不為例,下不為例。”
午休後,幾個媳婦聚在村中心小賣部門外閒聊,扯起了婆婆,話裡話外帶著埋怨。
三娥就說了:“我家婆婆老實巴交,我說啥是啥,她從沒反駁過。”
幾個人咯咯笑。梅英說:“你婆婆癱瘓三年,一直躺在床上,走不了路,吃飯還得喂,跟啞巴一樣,不會跟人犟嘴,能活著就不賴了,得虧有你這個孝順媳婦。”
三娥搖搖頭:“我說的是以前她身體好時,只知道幹活兒,沒罵過我一句,也沒跟我冷過一次臉,不笑不說話,對我可好啦!”
梅英說:“那是你把婆婆當壯勞力用,她把你當親閨女待了。”
“我幾次見你給婆婆買換季衣裳……”
竇薇也想吐槽婆婆,卻說不出口。婆婆不愛多說話,說話少也構不成缺點呀!老的恭敬小的,奉承還奉承不及呢。
烏雲蓋頂,狂風驟起。竇薇忙發語音:“娘,雨要來了,您趕緊把晾繩上我那幾件衣裳拽了。”
婆婆的語音立馬來了:“拽了,那雙沒曬乾的鞋,也給你拎屋裡了。”
“謝謝娘。”
“謝啥謝,外氣了又。趕緊回來吧!”
一夥人撒丫子,各奔各家。
雨嘩啦一陣兒,淋溼地皮,就停了。烏雲倏忽飄散,是被狂風颳走的吧?竇薇戴頂遮陽帽,三步並作兩步走,去地裡幹活兒了。
隔兩天,下午一點多,竇薇去澆西地那二畝玉米,撥好畦埂口,拄著鐵鍁把,閒得慌,就發語音給婆婆,近似於命令:“娘,您那倆孫女想吃粉條茴香大蔥豆醬餡包子,您給蒸兩籠好嗎?蒸好放涼擱冰箱冷藏,她倆哪頓想吃就餾幾個。”
“中!我麻利整。”
婆婆說話乾巴硬脆,倒可心入耳。“汪汪!汪汪!”語音裡的狗叫聲,也很耐聽。
沒想到,臨近黃昏,竇薇澆罷地回來,想吃包子,冰箱冷藏室裡卻沒有。咋回事啊?她瞪一眼正在水池那洗土豆的婆婆。
婆婆說:“我看到網上有人說土豆能減肥,有那肥胖人,吃一個土豆,抵頂一頓飯,我想嘗試嘗試。”
前些年,婆婆見天忙著接送倆孫女上學下學,再就是圍著鍋臺轉,伺候全家人吃喝。這兩年不用接送倆孫女了,仍很少下地幹活兒,體重月月遞增。
婆婆見竇薇又開啟冰箱冷凍室檢視,忙說:“小賣部沒豆醬,我串四家近鄰,借不到豆醬,包子沒蒸成。明兒個我騎電三輪跑趟秤鉤集,買到豆醬後,蒸三籠包子。”
次日早飯後,竇薇去澆南地那四畝花生。午飯是婆婆送來的。兩個碩大的包子,把竇薇噎著了,趕緊喝紫菜蛋花疙瘩湯壓壓,孰料稠得不見一口湯,喝不下。婆婆屋裡有一箱果汁,那是一週前,在市裡打工的老公快遞給婆婆的。咋不拿一瓶給我呢?竇薇有點不忿。
半下午時,竇薇澆罷地回家,進到婆婆的東屋看了看,不見一瓶果汁,那箱子也不見影兒。咋回事?
夜裡,竇薇給親孃發語音,說了說憋悶在心裡的小疑問。
娘在語音裡罵她:“你個糊塗蟲!你婆婆是好人!”
原來,上次的餃子餡,婆婆跑鄰村給娘送去大半。今兒又送包子餡,附帶把尚未開封的那箱果汁也給娘了。不知婆婆以前給娘送過多少回東西……
婆婆這人,做一出是一出,硬是不明說,你還真拿她沒法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