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谷奇兵

[ 現代故事 ]

鋁谷本是抗戰時期駝峰航線上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無名山谷,因盟軍不少運輸機在此失事,每到晴天,從空中能看到飛機殘骸的鋁片閃閃發光,故得此名。

由於自然條件惡劣,當地不少人都搬走了,但藏族漢子多吉仍住在這裡,靠放羊為生。沒事時,他就數鋁谷裡墜毀的飛機,有四百多架了。此山谷氣候多變,一會兒晴空萬里,一會兒風雨大作,一會兒冷得結冰,最要命的是谷口常刮強有力的橫風,許多飛機都栽在這橫風上。但這裡是駝峰航線的必經之道,不走不行。

這天,鋁谷裡來了八個人。領隊的國字臉對多吉說,他們是華僑,在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當機械師,專門負責修理飛機。由於日寇封鎖,飛機零部件奇缺,只好到鋁谷來拆卸飛機殘骸上的零部件回去使用。那人說著,拿出證件給多吉看。多吉不識字,只淡淡地問:“你們的祖籍是哪裡?”

國字臉說:“我們都是廣東臺山的。我姓王,叫我老王好了。”

多吉聽救援隊隊長說過,在美國援華飛行員裡,絕大多數都是華僑,而且以台山的居多,因為台山是中國華僑第一縣。他上次救援的那個台山籍機長說,當初招募飛行員時,不少華僑踴躍報名。因報名人數太多,最後只好以抽籤的方式錄取。

“你們大概要待多久?”多吉問老王,他好幫助他們。

老王說:“可能要待一週。雖然我們帶有乾糧,但頓頓吃乾糧也膩味,所以午餐還是想吃頓熱飯,麻煩您幫忙煮一下,到時費用一起結算。”

多吉說沒問題。機械師們把帳篷搭好後,多吉就帶著他們到鋁谷看飛機殘骸。老王邊看邊拍照,其餘的人則不時發出驚呼。鋁谷中部有個小山頭,上面擱著一架完好的飛機,那是當初飛行員迫降時落到那兒的,遠看就像一個飛機模型放在土堆上。這時,山谷吹進一陣強風,那架飛機竟然緩緩轉動!機械師們紛紛在飛機前照相,多是一人或兩人留影。有時多吉興致勃勃地和他們合影,必有一人走開。多吉說:“難得來一趟,一塊兒照個相嘛。”走開的那人謙遜地說:“你們倆照就行了。”

看過殘骸後,機械師們就開始叮叮咚咚地拆卸飛機上的零部件,要將它們變廢為寶。多吉幫不上忙,一是沒有工具,二是不知道他們需要哪些零部件。他看了一會兒,就回去煮飯。

因為海拔高,水不到一百度就開了,飯不易煮熟,肉也不易煮爛。到了中午,飯菜才勉強煮好。往日他都是吃夾生飯菜,今天為了照顧客人,煮得久一些。

多吉拿出八個平時很少用的寶蓮銅碗,每碗飯都盛得冒尖,他想機械師們工作了一上午,肯定餓壞了。之後,他就去喊他們回來吃飯。

老王他們進來一看,都愣住了。良久,其中一人問:“沒別的碗了嗎,銅碗太名貴。”多吉笑道:“名貴啥喲,藏區炊具大多是銅的。”其他人想回去拿飯盒,被老王制止了。不過飯盛得太多,他們都倒回一半到鍋裡。多吉說:“你們幹了一上午的活兒,難道一碗飯也吃不完?”機械師們不說話,坐下來吃飯,吃完後又添。多吉想:原來城裡人講斯文,飯都只盛半碗。

因條件有限,多吉只做了一葷一素兩個菜:燉羊肉和炒土豆絲。機械師們都只吃素菜,不動葷菜。老王吃了一塊羊肉,說聲“啃不動”,也不吃了。

那羊是昨天才殺的,肉很新鮮,雖然燉得不夠爛,但味道還不錯。多吉決定再燉一下午。可午飯後,老王告訴多吉,他們晚上吃乾糧,就不麻煩他了。

第二天,機械師們把飯盒拿來,放到小屋裡。老王告訴多吉,中午吃飯時叫一下他們就行了,飯由他們自己盛,因為各人的飯量不一樣,盛多了吃不完。到了中午,那鍋昨晚燉了一夜的羊肉已經很爛了,香氣撲鼻,但機械師們就是不動筷子,包括老王。多吉只好自己吃。

此後,早晚兩頓機械師們都吃乾糧,為的是方便,只中午那頓在多吉處吃。

一個星期後,機械師們每人都卸了滿滿一揹包零部件,沒有一百斤也有幾十斤。老王結完賬就要告辭。

多吉說:“揹包這樣重,太難背,我去給你們找個馬幫馱運。”老王感動道:“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好了!都說藏民豪爽,現在是切身感受到了。”

走出山谷,六匹馬迎面而來。“馬幫來了。”多吉說,之後解釋道,“這兒是馬幫常走的路線,所以容易遇到。”

補充糾錯
下一篇: 推遲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