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抗日戰爭時期,劉家莊的劉老黑是個抗日積極分子,那時候,八路軍的一支部隊經常在劉家莊駐紮,只要部隊一住下來,劉老黑就積極為部隊籌糧籌款,經常忙得腰痠腿疼,卻毫無怨言。
這天,陸團長又領著部隊在村子駐紮下來,劉老黑聽說後,馬上挨家挨戶為部隊籌集生活用品。當輪到自家時,他把家裡的大部分糧食拿了出來,臨出門時,看到牆根的雞窩裡有三個雞蛋,也毫不猶豫地把雞蛋抓在手裡準備帶走。
媳婦劉嬸攔住他,責備道:“死老頭子,你把家裡的糧食送給部隊,這個老孃沒意見,沒有糧食,咱們一家老小可以挖野菜吃,可你不能把雞窩裡的雞蛋全拿走啊。”
劉老黑兩眼一瞪:“為啥不能?難不成要留一個讓你解饞呀。你可知道,部隊裡好多傷員都缺少營養啊。”
劉嬸氣得直跺腳:“你個大老爺們兒啥也不懂,留一個雞蛋不是讓我吃哩,這是要做‘引窩蛋……”
原來,在農村,主人在母雞下蛋前,會先在雞窩裡放上一個引窩蛋,以便引母雞進雞窩下蛋;若雞窩裡已經下了很多蛋,主人在收雞蛋時,也要故意留下一個作為引窩蛋。否則,母雞會將雞蛋下在野外或者別家,收起來可就難了。
聽了劉嬸的解釋,劉老黑撓了撓頭,賠著笑臉說:“這事我還真不懂了。”說著,他挑了一個最小的雞蛋放回雞窩裡。
幾天後,八路軍實行戰略轉移,部隊前腳剛走,日軍便像惡狼一樣撲進劉家莊。帶隊的是中隊長宮崎,他把全村老少集中在村頭的空地,日本兵荷槍實彈站在四周,十多挺機槍的槍口都對著村民。
宮崎嘰裡哇啦地一陣咆哮,翻譯官解釋說,宮崎隊長說八路軍曾在劉家莊駐紮過,誰要是能說出八路軍的去向,必有重賞,否則按私通八路論處,全村人都得死。
氣氛驟然緊張起來,但村民們個個怒目圓睜,閉口不言。
宮崎氣急敗壞,正欲下令槍殺無辜村民時,一箇中年人突然跑到他跟前一陣嘀咕。此人劉老黑認識,叫劉有財,是莊上的地主,經常仗勢欺人,無惡不作,八路軍駐村後,他聽說八路軍是老百姓的隊伍,專為老百姓做好事,自知罪孽深重,偷偷溜走了。後來,聽說劉有財投靠日軍當了漢奸,但他的家人大都留在劉家莊。
劉有財跟宮崎嘀咕些啥呢?村民們不由擔心起來。
正猜測著,宮崎忽然發話了,翻譯官解釋說:“鄉親們,剛才宮崎隊長得到了一個可靠訊息,說八路軍的陸團長夫婦進村時帶著一個七八個月大的小孩,可臨走時卻兩手空空,是不是把小孩寄養在了咱們莊上?”
翻譯官嚥了一口唾沫,抬高了聲音說:“咱鄉里鄉親的,就不拐彎抹角了,要是哪家收養了八路的孩子,快快交出來,不然,全村人統統得槍斃!”
翻譯官的話如晴天一聲驚雷,把全村人都震蒙了。村民們知道,日軍心狠手辣,要是陸團長的孩子交到他們手裡,必死無疑,他們甚至還會拿孩子做籌碼,引誘八路軍出來,然後一網打盡。那樣的話,八路軍的損失可就大了。
但村民們真不清楚這件事,聽完翻譯官的話後,忍不住議論起來。這個說:“沒聽說誰收養了八路的孩子呀。”那個說:“這禍闖大了,弄不好大家都得死啊。”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時,翻譯官往旁邊的空地上一指,命令道:“所有抱孩子的婦女都站這邊來,咱們一個一個驗,哼哼,不信查不出這個收養小八路的刁民!”
二、
在日本兵的威脅下,所有抱孩子的婦女都站了出來,劉老黑的兒媳婦春花也在其列。接著,翻譯官開始一個一個審問抱孩子的婦女,問她們懷中的孩子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劉有財在旁邊監視,因為都是一個村的,他最瞭解這些婦女。
輪到春花了,翻譯官瞥了一眼她懷中的孩子,問:“這是你生的?”
還未等春花回答,劉有財便搶著說:“她呀,嫁到俺們劉家莊已經三年多了,肚子始終沒一點動靜,這事老子最清楚。”
翻譯官立馬警覺起來,他拔出手槍指著春花的頭,厲聲質問:“快說,這孩子是不是那個八……八路的?”
在場的人大氣不敢出,把目光都投向春花。只見春花不慌不忙地說:“這孩子的確不是我生的,可他是我婆家姐姐的。昨天我去了一趟婆姐家,把婆姐的孩子帶了過來。”
春花確實有一個婆姐,兩年前她的婆姐劉麗麗嫁到三十里外的陳家灣,幾個月前劉麗麗生了個胖嘟嘟的男孩,劉老黑還領著一群孃家人前去賀喜呢。
“你把婆姐家的孩子帶過來幹啥?”劉有財瞪大雙眼追問道。
春花的眼淚流了出來:“我是女人啊,女人就該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可我卻生不出孩子,丟人呀,嗚嗚……我把婆姐的孩子抱過來,就是要做引窩蛋。”
劉有財和翻譯官不約而同地笑了。原來,當地有一種風俗,要是哪個已婚婦女久久生不出孩子,她會設法“借”一個不滿週歲的孩子天天晚上跟自己一起睡,目的是引自己儘快懷孕,鄉親們將這個借來的孩子戲稱為“引窩蛋”。
真相大白,翻譯官將春花抱養孩子的緣由一說,宮崎隊長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他指著春花用不太標準的中文說:“你的不下蛋的雞,找個引窩蛋的幹活……”
宮崎的話把日本兵都逗笑了,現場緊張的氣氛隨之得到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