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老人言

[ 現代故事 ]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最近,大樹林村的馬老漢非常上火,小兒子德心攤上了大事!

德心打小是個乖娃子,從來沒讓人操過心。但是他大學畢業考上公務員,尤其當上了鄉長,工作很忙,爺倆見面的次數就少得多了,這次出問題,馬老漢固執地認為是他沒聽自己的話造成的。

前些天,馬老漢進了趟縣城,本來滿心歡喜去看孫子,沒承想,一進門兒媳婦就啪嗒啪嗒掉眼淚。原來,德心有位當大老闆的同學,平時關係不錯。有一回來做客,他送給德心一隻繡眼鳥。德心盛情難卻,收下鳥後卻為了難。

馬老漢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有錢遠離老相好,沒錢別挨青笛嫂。

“老相好”和“青笛嫂”都是鳥的名字。“老相好”學名叫伯勞,“青笛嫂”就是繡眼鳥。德心尋思,這鳥要是讓父親見到,一定會惹老人生氣,所以養了沒兩天就開啟鳥籠放了生。

鳥放了生,鳥籠子沒了用處,放著也佔地方,剛巧碰到有來收廢品的,就處理掉了。

不料,那個老闆送鳥目的不純,為的是讓德心“關照行方便”,沒想到德心直接拒絕。老闆惱羞成怒,就把送鳥的事情捅到了紀委。哪想到,就是丟了的鳥籠子值五十萬!

馬老漢一驚:“金籠子不成?”“對頭,就叫八寶黃花紫金籠!”馬老漢心頭突突地顫,連連搖頭:“不可能!不可能!”

兒媳婦抹了一把眼淚:“有籠子就講得清楚了……可是籠子去哪裡找啊?”

“找得到!”馬老漢咬牙說道,“對了,他那個同學叫啥名字?”“老相好。”兒媳婦隨口說道。“咋還是個鳥名?”馬老漢不解地問道。

“不是鳥名,是綽號。德心都是這麼喊他……真名叫……叫姚向豪。”兒媳婦說。

回到家裡,馬老漢立馬取出鑰匙,開啟了一隻樟木箱子,箱子裡還有一口小箱子,小箱子再開啟,是個青布包裹。馬老漢看著包裹愣了半天神,然後給德心打電話。

“既然還沒給抓進去,就說明問題還有得解決。能回家一趟不?你不是找鳥籠子嗎?在我手上。”

德心風風火火地趕了回來,一照面就心急地問鳥籠子在哪裡。馬老漢讓德心坐好,接著開啟了青布包裹。

“你那個……老相好的鳥籠是這樣的嗎?這隻才是真正的八寶黃花紫金籠!被人訛了,你曉得不?”德心沒言語,上下仔細打量著鳥籠。

“鳥籠的材質是正宗海南黃花梨,一寸木頭比一寸黃金都值錢;籠子上的鑲嵌和裝飾分別是翡翠、瑪瑙、貓眼、玳瑁等八樣寶石;看見提鳥籠的紫金鉤了嗎?這個鉤子是解放前大上海最有名的鳥籠大師鐘鳴所做,當時就花了兩大根金條……”馬老漢說。

德心詫異地張大了嘴巴:“您以前怎麼沒跟我講起呢?也沒拿出來過,這隻籠子到底是啥子來歷?”

“以前老覺得你還小,我也就沒跟你念叨,這兩年想跟你嘮,又沒空閒……唉!”馬老漢長嘆一聲。

從前,馬家富甲一方。馬家祖爺爺是個紈絝子弟,酷愛養鳥。他養的最多的就是“老相好”和“青笛嫂”。“老相好”只吃鮮肉,馬老爺卻養了上百隻,每天光餵食就得花費一袋子大洋。“青笛嫂”養起來更不簡單,這種鳥的雄鳥叫聲特別好聽,一開始比較輕,然後越來越響,就是養鳥人所說的“清口”。據說幾十只中才會挑選出一隻“清口”。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三重恩
下一篇: 八尊金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