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源小區新來的保安叫李剛明,小夥子當過兵,軍禮敬得很標準。而且,他愛笑,對每個人都很熱情,見到業主有事就會主動上前幫忙,業主都很信任他。
這一天,聚源小區發生了一件意外,一位獨居的大媽突發心梗,因子女不在身邊,等發現時已迴天無力。很多業主受到震動,紛紛找到小區物業,請他們多關注一下小區業主的安危。聚源小區是個老舊小區,裡邊住著許多孤獨老人,這些老人的子女要麼在外工作,要麼搬去更好的小區生活,老屋子剩下的,就是些生活勉強能夠自理的老人。
小區物業接到訴求也很頭痛。他們不是不願意幫業主解憂,而是這事做起來很麻煩,因為缺乏有效手段進行監控。但物業方面也不敢懈怠,就讓保安每天對核實有獨居老人的家庭敲門拜訪,雖然麻煩,但心裡踏實。但堅持了一段時間,不管是獨居老人還是小區保安都有情緒。有些老人耳背,敲半天門也聽不見;而有些聽見了,見保安天天敲門也不耐煩,因為已經有點影響正常生活了。於是,敲門檢視這事慢慢就淡了下來。
這一天,一對中年夫婦專門來找李剛明。他們對李剛明說,請他每天幫忙關注一下他們家的窗戶。家裡住著他們八十高齡的父親,老人很倔,不願隨兒女住,也不願請人照顧,這對中年夫婦沒轍,又怕家裡出事,就和老父親商定,讓他每天起床後推開窗戶。只要李剛明看見窗戶推開,就知道平安無事,如果沒有按時開窗,就馬上聯絡他們。這對中年夫婦還說,李剛明是小區的明星保安,這事交給他特別放心,說罷主動加了李剛明的微信。
李剛明點點頭,算是應承下來,他覺得這是分內的事情,比起每天敲門檢視,更簡便易行。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那扇每天推開的窗戶,讓李剛明心裡踏實不少。可一個月剛過,一個手機上飛來的微信紅包,讓李剛明心裡忐忑起來。
這是一個2000元的轉賬,不用說,就是那對中年夫婦發來的。他們在微信上說:“謝謝你對我們父親的關心。今後每個月,我們都會支付2000元作為酬勞,請務必收下。”
李剛明馬上拒絕:“這萬萬不可。每天望一眼窗戶,既不費時又不費力,而且我向物業經理彙報後,還準備把這種方法在小區推廣開來,感謝你們的好主意還來不及呢。”
這對中年夫婦更執著:“如果你不收下,我們擔心你對我們父親的關心會打折扣。我們是真心感謝你,在一定程度上替我們照顧了父親,而且這點心意,還不如請一個保姆費用的一半,請一定不要再推辭。”
李剛明千思萬想,覺得這樣拉扯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就給這對中年夫婦回了一個笑臉。
時間又過去了幾個月。這一天,李剛明突然發現,那扇定時推開的窗戶失約了。他不及細想,馬上微信通知中年夫婦,不巧這二人正在外地出差,趕回來是不可能的。他們立馬告訴了李剛明智慧鎖的密碼,請他馬上進去幫忙檢視。
李剛明不及細想,立馬跑去老人的家門前,按照中年夫婦提供的密碼開啟了門。讓人意外的是,老人身體如常,正在陽臺上費力地揉一大團泥巴。已是冬天,窗外寒風凜冽,屋內冷氣逼人,老人的雙手凍得通紅,卻很專注揉著泥巴,他甚至對李剛明的突然出現也不驚訝。
李剛明連忙解釋:“老人家,您今天沒有開窗,是不是因為天氣太寒冷的原因?您兒子兒媳很擔心,特意讓我來看看。”
老人停下揉泥巴的動作,用布擦淨雙手,嘆口氣說:“擔心什麼呢,我沒開窗,怕我出事?他們就是想,讓我每天記住開窗,來證明自己還活著。”
李剛明說:“兒女們都是好意,老人健康,是兒女之福。不過您這屋子確實冷清了,而且這麼冷的天,你還揉泥巴,揉來幹什麼呢?”
老人說:“人活著,得找活著的事幹。這些年,歲數是越來越大了,但我心裡,總想著從前,想著我們班犧牲的戰友,我想做點事紀念他們。做點什麼好呢,小時候我喜歡捏泥人,現在就想把犧牲的戰友一一捏成像,讓他們重新活在我的面前。”
老人把李剛明帶到書房,在一個專門騰空的書櫃裡,擺放著七尊泥巴捏成的軍人塑像,有挺立站崗的,有持槍射擊的,有往前衝鋒的,還有投擲手榴彈的……總之七尊塑像形態各一,都表現出了大無畏的軍人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