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寒風微涼。趙蘊到養老院去做義工,穿著一件紅背心,打扮成普通人。司機把他送到離養老院最近的那條街,他下了車慢悠悠地走過去。
養老院沒有名字,裡面只有十多個房間,幾個老人在悠閒地散步。趙蘊找到了之前聯絡過的張蓓,張蓓是這家養老院的副院長,三十出頭,扎著馬尾,看起來精明幹練。
這家養老院專門收留那些無家可歸的老人,不收取任何費用,也沒有媒體報道宣傳,默默地開了十多年,幫助過很多老人。現在因為資金短缺,面臨倒閉。
為了考察這件事情是否屬實,趙蘊才打扮成義工的樣子,其實是來暗訪。如果真的是這樣,他要捐一筆錢,讓養老院繼續開下去,不能讓那些老人流離失所。
張蓓很是熱情,握住趙蘊的手說道:“趙老師,沒想到你這麼大年紀了,還來做義工,真的讓我很感動。”
趙蘊已經六十有餘,但染黑了頭髮,看起來挺精神,他樂呵呵地說:“小張,我是退休了沒事幹。正好會理髮,就來當一下義工。”
張蓓說著感謝的話,把趙蘊帶到一個房間,正好有人叫她,就急匆匆地走了。趙蘊打量了一下房間,寬敞,乾淨,明亮,還帶有衛生間。
床上躺著一個癱瘓的老人,頭髮雜亂,雙眼渾濁。有一個穿著義工衣服的人,正在給癱瘓的老人按摩雙腳,看起來動作嫻熟。
趙蘊拿出理髮工具,那人趕快把癱瘓的老人扶起來。趙蘊看著這個人很眼熟,他穿著一雙舊皮鞋,衣服洗得發白,臉上還有一個黑胎記,忍不住問:“你是小石頭嗎?”
那人笑了:“我現在是老石頭了,沒想到你還能認出我來。”
這輩子趙蘊任何人都可以忘,但就不能忘了小石頭。他們是五十年前的鄰居,小石頭名叫石磊,年齡和趙蘊一樣大,個子一樣高。
他們當時都住在護河城的棚子裡,趙蘊的家境要好一些,父母都是環衛工人。石磊的家境就差了許多,母親是環衛工人,父親癱瘓在床,家裡的日子過得很拮据。
那年春節,他們各自買了一雙相同的白球鞋,每天一起打籃球。
有一天,下著暴雨,河水猛漲,趙蘊想起白球鞋還曬在院子裡,就心急火燎地往家裡跑。
院子裡的東西被沖走了,但他的白球鞋還在院牆上,他欣喜若狂,把球鞋緊緊地抱在懷裡。
但隔壁的石磊就沒這麼幸運,他的白球鞋被河水沖走了,哭得很傷心。趙蘊的父親起了惻隱之心,抓起趙蘊的白球鞋就往下游走去。
不一會兒的工夫,護河橋邊就傳來父親的喊聲:“石磊,這雙白球鞋是不是你的,怎麼被樹枝掛住了?”
石磊開心地跑過去,父親拿起一根竹竿,把打溼的白球鞋撈了起來,裡面裝滿了泥沙。石磊高興得跳起來,但趙蘊卻鑽進屋裡,傷心地哭了,那可是他最愛的白球鞋。
父親回來後,坐在床邊,對趙蘊說道:“兒子,你不要哭,我再給你買一雙新的。”
趙蘊擦乾眼淚,好奇地問:“爸,不如直接給石磊買一雙新鞋子,為何要用我的舊鞋子去騙他?”
父親嘆了一口氣,說道:“石磊的媽媽脾氣倔,不要任何施捨和幫助,硬撐著那個家。如果我買新鞋子給石磊,她肯定不會收,我就只能用這種方式幫她。兒子,你能理解我嗎?”
當時,趙蘊肯定理解不了,但有新鞋子穿,他就高興。後來,他們搬家了,與石磊分開,幾十年沒有見過,趙蘊的父親也已離世多年。
每當趙蘊想起父親,就發現他做了很多好事,從不留名。趙蘊曾經問過父親,做好事是為什麼?父親樂呵呵地回答,為了讓別人開心,自己就開心。
趙蘊從往事中回過神來,很是感慨,問道:“老石頭,這些年你過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