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幾年前發生的事,是我的閨密透露的。
京京從小到大沒有離開過北京,麗麗是西南大山走出來的妹子,他倆考入北京的同一所大學,分在一個班。也許是前世的緣分,入學不久他倆就戀上了。圖書館、自習室、教室、食堂、網球場……兩人形影不離。假日裡,景山、頤和園、中山公園、故宮……留下了他們手拉手親密無間的倩影。
轉眼四年過去了。畢業後,京京被北京一家大公司錄用了,麗麗執意要回老家。如果京京留京,就意味著兩人從此分手,此生怕再難見面。四年的戀情,京京放不下,他不能沒有麗麗,她早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又想,山區缺人才,到山區也能闖出一片天地。於是,京京不顧家人的反對,跟著她踏上了開往大西南的列車。麗麗開心極了,趁別人不注意,在車上熱烈地吻了一下京京的臉。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到了省城;再坐十幾個小時的汽車,到了縣城;又走了十多里的山路,終於看到了一片山莊。村北有戶石頭壘的院子,麗麗帶他走了進去。滿院子的雞、鴨亂跑,髒兮兮的;旁邊的豬圈裡也發出陣陣惡臭,京京忍不住皺了皺眉。屋裡走出來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媽媽,麗麗高興得邊叫“娘”邊撲了過去。老媽媽有些驚奇地看著京京:“這是……”“哦,同學,來旅遊的。”一聽這話,京京心裡一驚。事後,麗麗解釋:“山裡人思想保守,關係不確定一定不能亂講。”
走了一路,一身的臭汗,哪有地方洗澡!京京有潔癖,平時在家出一點點汗就要洗澡,衣服裡外都換。現在,燒點水湊合洗了洗腳。好在把內衣都換了,這才舒心些。
晚上,京京縮在一個冰冷的小木床上,聽著屋外鬼嚎般的山風,不禁裹緊了被子。半夜上廁所要去屋外老遠的地方,太麻煩,忍了吧!
早上沒睡飽就被公雞打鳴吵醒了。
麗麗端了熱水進來:“昨晚睡得怎樣?”
京京咬了咬牙:“挺好的。”
麗麗笑了:“這裡不比大城市,條件差,慢慢就習慣了。”
是啊,京京想,只要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再苦再累也能忍。
吃早飯了,一碗黑乎乎的蛤喇湯、兩個餅子、一小碟點了一點麻油的醃蘿蔔皮。麗麗呼嚕嚕一碗見了底,又添上一碗,還說:“還是家裡飯香,咱們食堂的飯差遠了!”
京京慢慢嚼著,難以下嚥。
飯後,麗麗帶著京京上山。
山上光禿禿的,樹很少,到處都是裸露的山石。京京知道了這裡為什麼這麼窮:沒有農產品、沒有礦。怎樣才能改變面貌呢?他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麗麗提出,先動員鄉親們種柿子樹,山區缺水,這種樹很適合。等種柿子賺了錢,大家手頭富裕了,再圖發展。
京京卻不以為然,認為她魄力太小,步子邁不開。
他要把山區建成旅遊景點,配套搞農家樂,開發特色小吃、竹子製品,賣松蘑、竹筍、山榛、山杏……京京越說越興奮,臉上一陣陣泛紅。
麗麗吃吃地笑了:“你在大城市待慣了,真是好高騖遠,整個一個書呆子!搞旅遊,先要建公路,再開發景點,農家樂要翻蓋房子……這麼多的錢,哪裡來?靠縣裡貸款?縣裡財政都揭不開鍋了!老兄,飯要一口一口吃,衣要一件一件穿!”
他們相處了這麼多年,第一次發生口角。
京京想,在大學談戀愛,花前月下,甜甜蜜蜜、相親相愛。現在,遇到了實際問題,就沒那麼浪漫了。
麗麗想,城市裡長大的孩子,不食人間煙火,不知道天高地厚,今後怎麼過日子?
京京不服氣,於是找縣裡,去省裡找大企業,甚至到北京靠老爸找關係。
來考察的一批又一批,吃飽了喝足了,臨走還要帶土特產,但是沒有一個來投資的,都認為這個窮地方沒有前途。
一晃五年過去了,京京碰得頭破血流,一無所獲。
現在他真正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當初,為了愛他放棄了一切,但現在麗麗變得越來越冷淡,甚至話都不想和他說一句。一說就是:“咱倆三觀不合,差距太大!”當年的激情、愛戀,都漸漸遠去了。離開她回北京吧,年紀也大了,現在的公司都要年輕的。
他站在山上遠眺,嘆了一口氣,一陣猛烈的山風迎面颳了過來!
點評:
小說寫的是當代大學生的戀愛,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年輕人在愛情磨難碰得頭破血流。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空洞的說教和理論難以解決實際的矛盾。小說讓我們深入地思考,就達到了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