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是海南島的瓊山縣人,身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此人以清廉著稱,在當世就有極大的影響。他從走上仕途的那一天起,就表現出特立獨行的品格。
一
他當的第一個官,是在福建某縣的學宮裡當一個九品的博士。這個卑微的教職,只能說是有一份俸祿,根本談不上有什麼職權。有一天,省裡的御史大人來到縣裡,視察學宮。縣裡的一應官員,在縣令、教諭等帶領下,齊刷刷跪在堂下行恭迎大禮。唯獨這位海瑞挺身不跪,旁人嚇得不得了,問原因,海瑞說:“如果我到了御史衙門,當以下官的禮節謁見,但此處是學宮,是師長教士之地,教師在這兒向視察的上司磕頭,豈不有辱師門?”這話乍聽起來,確有道理,但官場上的尊卑之分,卻是另有規矩。因此,學宮的負責人——兩位訓導認為海瑞狂悖,一起上前,摁住海瑞要他磕頭。海瑞雖然瘦弱,此時發了犟,居然力氣很大,兩位訓導摁不下他。這場會見被他攪局,弄得不歡而散。
這一次事件,可以稱作海瑞進入公門的第一次亮相。大家都覺得這個人有骨氣,但也是個“拗相公”,不好打交道,便送給他一個“筆桿博士”的綽號。
幾年後,海瑞被浙江巡撫看中,聘往浙江主持省試。能當一個省級的主考官,是讀書人莫大的榮耀。海瑞只是一個鄉試的舉人出身,並沒有朝廷金榜題名的進士頭銜。浙江巡撫禮聘他前來主持闔省鄉試,也算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了。海瑞因此也看重這個。但是到浙江不久,他就和巡撫大人鬧翻了。其因是他要按照慣例自己出考題。巡撫大人豈肯讓出這份權力?堅持說主考官只能監考,不能出題。其實,這種做法在當時已司空見慣,許多主考官樂得接受。畢竟,省試之後,考中的舉人都會認主考官為“座主”,一時間多了這麼多的門生弟子,等於在官場上有了一股忠於自己的勢力,何樂而不為呢?海瑞偏不這樣想,他說:“身為主考官而不能自出試題,這主考官豈不虛設?”他堅決不肯當聾子的耳朵,巡撫大人當然也不肯讓步,相持不下,海瑞便將巡撫送來的聘金盡數退回,帶著蒼頭拂袖而去。後在有關方面官員的斡旋下,巡撫任命他為淳安縣令。海瑞接受了,自此算是真正當上了一名品級低下的行政長官。
浙江雖為膏腴之地,但淳安縣卻是個窮縣。海瑞到縣之後,就帶著老蒼頭將衙門中的隙地開墾出來種麥種菜,以求自給。凡事節儉,絕不擾民。一天,浙江總督胡宗憲的兒子過淳安縣,胡公子自恃乃父威權,開口向海瑞索要人夫差銀。海瑞只以粗茶淡飯招待,並告之縣裡無人夫可供,若一定強要,他這個縣令就只好親自當差,給胡公子當轎伕。胡公子一聽,急咻咻走了,回去向胡宗憲告狀。胡宗憲平倭有功,是深得嘉靖皇帝寵信的封疆大吏,平常也很驕橫,因此就起了心思要治治這個不通人情的海瑞。這時,他聽親信匯報說,海瑞剛剛給老母祝壽,只買了兩斤肉,便立即打消了念頭。胡宗憲想,這樣一個倔漢,招惹他有何意義?還是敬而遠之為妙。
僅此三件事,海瑞就聲名鵲起,大家都知道官場有個叫海瑞的人,清廉而又板倔,公正卻又迂腐。誰都願意給他唱頌歌,但誰也不願意和他交朋友。官當到這種地步,別人覺得他難受,但他自己怡然自得,沒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