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慶四年,兩廣叛亂,平叛大軍連吃敗仗。內閣首輔高拱決定,將江西按察使殷正茂升任廣西巡撫,統軍十萬,遠征兩廣。這殷正茂文官出身,極具軍事才能,但他是個大貪官,當地方官吃農民賦稅,到軍隊後就剋扣士兵軍餉,所以滿朝文武一致反對這項任命。
高拱卻不為所動,也拒絕了派人盯著殷正茂的建議。他端出了一道算術題:我撥一百萬兩軍餉給殷正茂,他至少貪汙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亂;如果我派一個清廉的人去,或許一兩也不貪,但是辦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軍餉,這麼拖下去,幾百萬兩也解決不了問題。
果然,殷正茂上任後,幾個月就平息了叛亂。當然,軍餉他也沒少貪。後來,殷正茂出將入相,以八十高齡病逝於家鄉。
看完這個故事卻不堪一擊,一條重要原因是士兵軍餉被剋扣。明代晚期,軍隊裡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殷正茂”,譁變討薪在明軍中不勝列舉。最諷刺綠營軍,大部分由投降明軍組成,因為解決了軍餉問題,立刻改頭換面,殺得南明軍隊丟盔棄甲。
後人評價,明實亡於萬曆。在萬曆年間位極人臣的殷正茂,無疑是這句話的生動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