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發出的紙條
宋仁宗閒暇時,喜歡悄悄在皇宮裡面四處溜達。
一次,當他走到便殿時,忽然聽到有爭吵的聲音。他躲在柱子後面一看,是自己的兩名侍衛在辯論。侍衛甲認為,人的命運不是命中註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改變;侍衛乙卻認為,他們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運自然是由皇帝決定的。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宋仁宗聽了,感覺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來,原來的侍衛隊長升職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替補。於是,宋仁宗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間,拿起筆來在兩張紙條上寫下同樣的一句話:“誰先到達你那裡,就讓他成為侍衛隊長。”
然後,他將紙條分別裝到密封的小金盒裡。
接著,宋仁宗派人叫來侍衛乙,讓他將一個小金盒送到負責皇宮內務的一名主管那裡。宋仁宗估計侍衛乙差不多已經走到半路時,又叫來侍衛甲,同樣給他一個小金盒,也讓他送到那名主管那裡。
不久,主管傳回訊息,他按皇帝的旨意,已經推薦侍衛甲為隊長。宋仁宗明明特意安排侍衛乙先去,為什麼結果卻是這樣?
原來,在侍衛乙和侍衛甲離開之後,宋仁宗又安排兩名侍衛,分別在半路上攔住他們打招呼。侍衛乙遇到可以聊天的人很開心,從昨晚做了什麼夢到中午吃了什麼飯,聊得不亦樂乎;侍衛甲卻一心惦記著要完成任務,只是匆匆打了聲招呼就繼續往前走,直到把小金盒送到主管那裡。僅僅因為搶先幾步,他就得到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好機會。
宋仁宗感嘆道:“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連皇帝也幫不上他。”
化險為夷靠淡定
1934年,田漢過36歲生日,好友聶耳得知後,帶著自己心愛的小提琴去參加生日宴會。那天,正當大家玩得高興時,一下子衝進來幾個不速之客,大家一時愣在那裡不知該怎麼辦。
此時,坐在一旁的聶耳若無其事地拿起小提琴拉起了曲子。有趣的是,聶耳一邊拉,還一邊圍繞著那幾個不速之客大聲唱了起來。看到聶耳在這種情形下竟然又是拉琴又是唱歌,大家不禁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不過很快,大家就被聶耳歡快的歌聲所感染,也跟著他唱起來。頓時,整個房間裡歌聲飛揚。
那幾個不速之客本來氣勢洶洶,但被聶耳這麼一鬧,內心開始變得不安起來。最後,他們交換了一下眼色,一邊嘮叨著:“這群人不知道在做什麼!”一邊灰溜溜地出去了。
待幾個不速之客走後,大家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此時,有人好奇地問聶耳剛才即興演奏的是什麼曲子。直到這時,聶耳才放下手中的小提琴,抹了下臉上的汗水,回答說:“什麼曲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不速之客‘知難而退了!”
其實,與其說讓不速之客退出的是曲子,不如說是聶耳面對危險時的淡定表現,正是這種淡定讓在場的人化險為夷。
于右任換招牌
著名書法家于右任的書法筆墨酣暢、龍飛鳳舞、人見人愛。他的草書,被譽為“標準草書”.
20世紀50年代,臺灣的許多商人都知道于右任書法的知名度很高,於是在自己公司、店鋪門口掛起了于右任題寫的招牌,其中不少是贗品。
一天,一個學生匆匆來見於右任說:“老師,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小飯店吃飯,想不到他們居然也掛著以您的名義題寫的招牌。您老說可氣不可氣?”于右任緩緩地問:“這家小店招牌上的字寫得好不好?”“好我就不說了。”學生苦笑道,“字寫得軟弱無力、歪歪斜斜,下面還寫著老師您的大名。”“這可不行。”于右任道,“那家小店賣的東西有啥特點?店鋪叫啥名?”學生說:“是家賣羊肉泡饃的。羊肉泡饃做得特地道,店名就叫’羊肉泡饃館。”
于右任拿出一張宣紙,鋪在書案上,提起毛筆,寫下了五個力透紙背的大字“羊肉泡饃館”,落款處是“于右任題”幾個小字,印上一方私章。整幅書法,可謂漂亮至極。然後交給學生說:“你去用這幅字把‘羊肉泡饃館小店的招牌換回來。”
羊肉泡饃館的店主竟然以一塊假招牌換來了于右任的墨寶,喜出望外之餘,未免也有慚愧之意。
紀曉嵐的“大蘿蔔”
紀曉嵐和劉墉重臣。這天,兩人正陪乾隆皇帝在御花園裡散心,紀曉嵐突然問劉墉:“你們山東最大的蘿蔔有多大?”劉墉立刻興致勃勃地形容起來,紀曉嵐卻不以為然:“這有什麼?跟我們直隸的蘿蔔比起來,可差得遠呢!”劉墉自是不服,兩人便爭論了起來。乾隆皇帝聽了好笑,便說:“爭什麼?明日早朝,你們各自帶個家鄉最大的蘿蔔過來,讓大家評一評便是!”
第二天,劉墉果真帶了個碩大的蘿蔔上朝。大臣們見了,驚歎不已。乾隆笑著問紀曉嵐:“快把你的大蘿蔔也抬進來,給朕瞧瞧!”誰知,紀曉嵐從袖口掏出個又瘦又小的蘿蔔來。大臣們面面相覷,乾隆也沉著臉問道:“紀曉嵐,你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紀曉嵐不慌不忙地說:“回皇上,臣派人找遍直隸全省,好容易才挑出這麼個’大蘿蔔來。直隸本就土壤貧瘠,加上近年來天災不斷,作物歉收,百姓就連糧食也交不出多少,還請皇上明鑑。”
乾隆立刻明白,紀曉嵐比蘿蔔大小是假,反映家鄉經濟困境才是真,便道:“既然直隸窮,那就少納糧;山東富,就多納些糧吧!”胸懷寬廣的劉墉見狀,稱讚紀曉嵐善用“迂迴曲折”的幽默方式,在談笑中解決了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