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在位時,高麗國每年都定期向大宋朝貢。
有一年,高麗國卻沒有派人來大宋朝貢。在一次朝會上,說起這事,大臣們憤憤不平。有大臣對趙禎建議:“高麗國這幾年的貢物越來越少,今年竟然不來了,分明是不把我大宋放在眼裡。陛下,我們有必要教訓一下高麗國。”趙禎聽了,馬上否決了這位大臣的提議,他說:“高麗國地狹人稀,物產不足,以前每年都向我朝進貢不少,這已經很難為他們的君主了。之所以這幾年的貢物越來越少,也與他們的國力不如以前有關。如果因此而動用武力,遭殃的還是高麗國的百姓。”
這時,兩浙轉運使張逸站出來說:“陛下如果對高麗國太仁慈,他們就會得寸進尺,以後再也不會向我朝朝貢了。”宋仁宗回答道:“高麗國之前每年都向我朝進貢,得寸的應該是我們,如果我們因為一點兒貢物而對高麗國大動干戈,那就是我們得寸進尺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非但不能得寸進尺,還要得寸還尺。”
趙禎的話,引起滿朝文武的議論紛紛。張逸問道:“陛下,那我們怎麼還呢?”趙禎拿起一份奏摺說:“這是遠赴高麗國的使者傳回來的奏摺,高麗國今年發生旱災,百姓顆粒無收,很多人因此餓死。所以,我決定免去高麗國三年的朝貢,並且從糧庫拿出一些糧食運往高麗國,救濟那裡的災民。人家送我們一寸,我們就要還對方一尺,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啊。”
趙禎在位期間,一直保持著與高麗國的良好關係。1603年,當趙禎辭世的訊息傳到高麗國時,高麗國國王握著宋使的手失聲痛哭道:“兵革不擾多年,帝寬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