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好棋

[ 歷史故事 ]

北宋仁宗年間,宋遼兩國互爭疆土,交兵不斷,民不聊生。上自文武官員,下至黎民百姓,無不怨聲載道,但又無可奈何。這年,邊關告急,遼軍再次來犯。多年征戰,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文武大臣欲諫仁宗休戰議和,但又深知仁宗爭強好勝的秉性,故欲言又止。

仁宗召棟樑之臣包拯後花園議事。仁宗曰:“遼軍犯境,包卿家有何退敵良策?”

包拯跪地曰:“請陛下恕罪,老臣尚無退敵之法。”

仁宗怒而曰:“大膽!你等大臣在朝為官,食國之俸祿,關鍵時刻豈言無策?”

包拯曰:“恕老臣斗膽,非老臣不助陛下也,只因近日身體微恙。”

仁宗曰:“來人,傳太醫!”

包拯曰:“不用,與陛下下盤棋即好。”

仁宗笑曰:“好你個包拯,原來是棋癮犯了。前日輸給朕,還嫌不夠?來人,擺棋!”

侍從為二人擺棋。包拯起身,與仁宗對坐楚河兩岸。包拯與仁宗雖屬君臣,但已是多年老棋友,只是包拯贏多輸少,仁宗輸多贏少,包拯棋藝略勝仁宗一籌。然,仁宗每逢輸棋,幾日後便找包拯再下。而包拯生性剛烈,鐵面無私,每逢對弈,當贏則贏,當輸則輸。故,十多年來,仁宗和包拯從未間斷對弈。仁宗、包拯二人,決戰棋盤。一個時辰過後,包拯明顯佔了上風,把仁宗大帥逼得無路可走,但不知怎麼的,包拯一不留神,下錯一子,仁宗死而復活,最後二人以和棋告終。

包拯笑曰:“臣與陛下對弈十餘載,今日乃下得最好的一盤!”

仁宗曰:“何以見得?”

包拯曰:“往日對弈,要麼臣贏陛下,要麼陛下贏臣。臣贏陛下,臣喜而陛下憂;陛下贏臣,陛下喜而臣憂!今日和棋,臣不贏陛下,陛下亦不贏臣,豈不皆大歡喜?”

仁宗聽後笑曰:“的確是盤好棋,不過這棋朕已陪你下完,退敵良策,明日早朝拿不出來,依法論處!”

包拯謝恩告退。回家後,夫人問包拯:“明日獻何良策予陛下?”包拯笑而不語。次日早朝,仁宗宣佈:已修書遼國蕭太后,言明利弊,宋遼兩國休戰談和,以雁門關為界,一面為宋一面為遼,涇渭分明,永互不侵犯!滿朝文武皆大歡喜,舉國百姓感念皇恩浩蕩。唯有包拯默唸:“好棋,真是一盤好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