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場弊案
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江南鄉試發生一件科場大案,蘇州織造李煦連發十四道密摺向康熙奏報真相,使得已經定讞的案情結局逆轉。
當年放榜之後,歷年人才薈萃的蘇州只有13名考生榜上有名,其餘被錄取的多為揚州鹽商子弟。蘇州生員千餘人群情激憤,齊聚蘇州玄妙觀前,指斥正副主考官左必蕃、趙晉。李煦密摺奏報此事,並將蘇州士子嘲諷考官之詩詞、對聯等一總抄呈康熙。康熙硃批:“紛紛議論,京中早已聞知,可羞之極矣。”
接著,兩江總督噶禮下令將帶頭抗議的蘇州生員抓捕,併火速奏報蘇州生員聚眾謀反;另一廂,江蘇巡撫張伯行緊急奏報副主考官趙晉受賄舞弊、主考官左必蕃失察,激起民憤。總督、巡撫所報案情性質完全相反。
因此,康熙一邊派遣戶部尚書張鵬翮、漕運總督赫壽為欽差大臣,火速趕赴江南,徹查這次科場案,一邊不斷密令李煦“再打聽,速奏”。
緊盯案情
欽差大臣兼程趕赴江南,坐鎮揚州著手調查案情。會審中,趙晉等3名考官承認受賄。欽差大臣將他們當場撤職鎖拿,以為案情清楚,準備結案。
接著,提審已中舉人的行賄考生程光奎、吳泌,結果讓在場的人大為驚愕。欽差大臣張鵬翮出題,令吳泌背《三字經》,吳泌只背出“人之初,性本善”;令程光奎默寫《百家姓》,程光奎只寫出“趙、錢、孫、李”4個字,而且,4個字竟然寫錯3個。文盲居然中舉!欽差大臣張鵬翮氣憤之極,怒聲喝問賄送的事。程光奎、吳泌供稱各送黃金15錠,每錠20兩,總計600兩。巡撫張伯行立即警覺,因審問考官時趙晉只承認收黃金300兩,那另300兩給了誰?吳泌答由前任巡撫家人李奇代送。
隨後拘審李奇,李奇供稱交由涇縣知縣陳天立代送總督噶禮。噶禮勃然大怒,斥李奇誣告朝廷大員,下令隨從拖出去亂棍打死。張伯行即行制止,力主將李奇收監嚴查。案情至此更趨複雜,並且引發了督撫之間的對立。
審案過程中,康熙不斷接到李煦的密摺,隨時奏報案情相關情況。與此同時,正式本章也不斷透過通政司和內閣呈送到皇帝手中。康熙接到張伯行參劾噶禮的奏本,指噶禮受賄併為賄賣舉人的首犯,應予嚴懲;噶禮參劾張伯行的奏本也到了,列舉張伯行7大罪狀。
康熙為難了,噶禮是自己的心腹寵臣,雖然素有貪名,但辦事能力極強,而張伯行是盡人皆知的“天下清官第一”,自己親自獎拔委以封疆大吏。反覆權衡之後,康熙決定暫時將兩人解任,然後嚴令欽差大臣張鵬翮、赫壽將科場案和督撫互劾案一併加速審清。
聖旨發下10天,不見結果,卻接連收到蘇州織造李煦和江寧織造曹寅的三道奏摺,密報關鍵證人陳天立突然在監中自縊身死,造成了死無對證的局面。
康熙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案子會如此曲折,於是發下兩道聖諭,一道催張鵬翮、赫壽火速上報勘查結果,一道密令安徽巡撫梁世勳暗中查訪陳天立的死因。
隨後,康熙幾乎同時接到了四道有關科場案的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