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邪不壓正》裡最神秘的人物”,只在電影結尾匆匆露了一面,老謀深算的藍青峰說:“還希望你出去帶兵抗日呢。”“張將軍”的原型是抗日名將張自忠,當時他是如何逃離北平奔赴抗戰前線的呢?筆者近期在查閱歷史檔案時,意外發現當年張自忠向記者親口講述其中的曲折經過。
樽俎折衝,受任於危難之際
1937年“盧溝橋事變”打響了中國全面抗戰的第一槍。事變後,北平暗流湧動,危機四伏。日軍調兵備戰,咄咄逼人,可是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抱有和平幻想,讓張自忠與日軍交涉,欲透過談判解決衝突。7月25日晚8時,張自忠奉宋哲元電召,由天津到達北平,與29軍高階將領商量對策,並向宋報告與日軍華北駐屯軍參謀長橋本商談經過。7月26日,日軍向宋哲元發出最後通牒,限37師於28日午前撤出北平。宋哲元請示南京後,斷然拒絕日軍的無理要求。
7月28日上午,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29軍發起全面攻擊。28日下午,宋哲元召集秦德純、張自忠、馮治安、張維藩等人緊急開會,商討對策。突然從南苑傳來佟麟閣、趙登禹兩位將軍陣亡的噩耗,宋哲元只好決定遵從蔣介石的命令退出北平,坐鎮保定指揮,命令張自忠留在北平與日軍周旋。
當日晚間,宋哲元等人撤至保定。臨別時,張自忠沉重地對秦德純說:“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秦德純忙勸慰道:“這是戰爭的開端,來日方長,必須蓋棺才能定論,只要你誓死救國,必有為全國人民諒解的一日,請你好自為之。”兩人遂黯然作別。《申報》1937年7月29日報道:“頃由半官方面公佈訊息,宋委員長因公28日晚赴保視察,命天津市長張自忠兼代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北平市長秦德純隨宋赴保,北平市長職務亦由張自忠兼代。”
忍痛含垢,揹負“漢奸”罵名
張自忠代理委員長後,竭力支撐平津危局,掩護29軍安全撤退。他致電天津市政府秘書長馬彥翀和38師代師長李文田:“我們都受了國家豢養多年,到此緊要關頭,務各盡職責,方對得起國家。刻我任北平城防重任,津市府事務,令彥翀負責,駐津附近各軍,由李文田就近指揮。我已身許國,頃已預囑家事,盼兄等共體餘意,把握時機。”為便於李文田指揮第38師迎戰,“張自忠已向宋哲元辭去38師師長,遺缺由李文田接充。”(《北平晨報》1937年8月3日)張自忠“31日有電致津市府,參事邊守靖,飭暫代理津市長,李景陽就任津警察局局長”(《申報》1937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