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負人生好時光

[ 哲理故事 ]

經常在週末,不上班的時候,翻看唐詩宋詞,體會詩人纏綿無盡的婉約,沉浸在溫婉空靈的幽古中。當看到“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時,抬頭看了下四周,前番還輝煌藍天的太陽,此刻已偏西而去,房間的光線也漸漸暗了,不由想起“豔陽時節又蹉跎,遲暮光陰復若何”的詩句,彷彿歲月已垂垂老矣。

這就是唐朝李隆基所寫的《好時光》。它既是一首詞,又是一個詞牌名。之所以喜歡它,自然不是因為“有情郎”,而是為了那個“好時光”。在詞句終了時輕輕嗟嘆,將前面所有的詞義修飾得華麗厚重,讓人感覺這是發自肺腑的人生勸慰。雖不知這首詞是作者在何種情況下有感而發,但它對我來說,卻是辭舊迎新的鼓聲,在每一個新的年份和新的時間裡,用“好時光”三個矚目的字眼,來催人奮進,教人珍惜時間的。

時間就像一座鐘,永不停息地向前走,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個又一個看似平常卻又不平常的日子。它“咔咔”有聲,再聽來,驚心回首。記得有首歌叫《珍惜好時光》,每年春節前後,商場裡,馬路旁,凡是有音響的地方都在唱,聽一聽,心頭便會熱血激盪,腳下便有即刻跑跳起來的衝動。這種跑,不是真的跑,而是工作、學習上的激勵和督促,用兢兢業業的勤奮和時間來一次賽跑。

很小的時候就會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那時不知道人生與光陰的關係,每每在那裡搖頭晃腦,背誦得煞有其事,老人們也經常對我們唸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聲聲真切,語重心長,話裡話外,都是恨鐵不能成鋼。可年幼的心,哪知平仄邏輯中的深意?而當我們真正懂得和麵對時光老人時,常常為逝去的光陰而自責,卻從不反思光陰是怎樣悄然而逝的。

時間不是金錢,看不見也摸不著,換不來也賒不去。時間就如空氣,無形無蹤,卻讓人感覺沉甸甸的,所以時光才有它的自身的寶貴,才有它的無情和冷峻。時光易老,從來不像多情的少年,不會戀著你的美貌而痴守在你的身邊。況且美貌也不會久長。時光只能像兩情相悅的戀人,你珍惜時,它會陪你慢慢而行,你不珍惜,它必離去,永不回頭。

在你怨恨時光無情時,恰恰就是光陰悄悄遠去時。光陰的無情,就是它拋棄了你,正如你在最初的時候冷落了它。要知道,時光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清貧也好,富貴也罷,人人等同。它有時像天使,將你所有美好的當下,都變成一份遙遠的回憶,把你所有的理想都變成瑰麗的現實;或者,像魔鬼,把你所有的夢想都捻成灰,捻粉碎。因此有句話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我們總是把勤勞的人比作蜜蜂,只要努力,就有一份可喜的成績。英國十九世紀浪漫派詩人威廉·布萊克有句名言:“辛勤的蜜蜂永遠沒有時間悲哀。”在自然界,蜜蜂是最珍惜時間的,它們每時每刻都在尋找著花蜜,春天尋找,夏天尋找,秋天和冬天也在尋找。它們整天忙忙碌碌,它們用採集的蜜來證明自己一切不是徒勞,對照之下,人類的那點匆忙又算得了什麼呢?所謂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穫,在這裡,時間只給你答案,不給你結果。

如果人人都做一隻辛勤的蜜蜂,不辭辛勞地飛舞於鍾情的花園,也許在不經意回頭的時刻,釀的甜蜜會讓花兒和自己都倍感快樂。因為勤勞者不會虛度光陰,只有不虛度時光而又不斷創造財富的人,才有足夠的快樂去感受生命的充實。所以,我們所做的,是每天都要知道自己今天干什麼,而不是悔恨昨天或者總是推卸給明天,把所有的願望都寄託於虛有的將來,而變得遙不可知。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