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樹的魚

[ 哲理故事 ]

緣木求魚是人們的比喻,意思是方向或方法不對頭,因為人們不可能在樹上找到魚。但紅樹鱂卻打破常規,不但能在水中優哉遊哉地遨遊,而且會“上”樹,讓人眼界大開。

紅樹鱂又名花溪鱂,色彩非常豔麗,體長只有幾厘米,目前只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等少數地區,是恐龍時代就存在的一種活化石般的生物。

在乾旱少雨的非洲,生活在池塘裡的紅樹鱂,因為池塘裡的水經常會乾涸,它們被迫不斷地進化,擁有了一種應對自然環境的本領。當池塘裡的水即將乾涸時,紅樹鱂就會將卵埋在土壤裡,等雨季再一次來臨時,這些卵就會再次生長,開始新的生活。

此外,看似微不足道的紅樹鱂竟然還能臨時改變自己的生理結構,它們的呼吸器官能在水中和陸地上進行轉換。

成熟的紅樹鱂能用身體拍打水面,藉助反彈的力量,捕食樹上的蟬、蟋蟀以及其他昆蟲。當它們意識到池塘裡的水即將乾涸時,便會利用這種“鯉魚跳龍門”的特殊技能,找到被昆蟲挖空的原木,集體搬家到腐爛的樹洞或樹枝中,開始它們有趣的“冬眠”。

科學家發現,樹洞裡的紅樹鱂一個個頭尾相連,整整齊齊排列著,一待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新陳代謝降到了最低。

在等待雨季的漫長歲月裡,它們的鰓會轉變成儲存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器官,透過面板進行呼吸。體內含氮的廢棄物和多餘的蛋白質會透過面板一點點排出體外進行新陳代謝。直到有一天,池塘裡再次積滿了水,只要有一條魚的身體被水浸潤,所有紅樹鱂就會立刻滿血復活,重新回到水中。

到了水中,紅樹鱂的鰓會立即轉換過來,很快便適應了水中的生活。那些埋在泥土中的卵,也會快速生長,直到下一次池塘乾涸,便開始又一次輪迴。

此外,紅樹鱂還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的生物,在沒有配偶的情況下,它可以使卵在體內受精,完成繁衍生息的任務。如此這般,週而復始,紅樹鱂竟然頑強地進行著一次次輪迴。

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命運不但沒有讓紅樹鱂從這個世界消亡,反而讓它們的生存技能越來越高超,越來越科學,這不得不讓人佩服。

其實人也一樣,面對困難,屈服、投降、逃避是沒有出路的。只要開動腦筋,竭盡全力適應周圍的環境,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就一定會開啟美好人生。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海象的怯懦
下一篇: 手工組裝保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