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 哲理故事 ]

在我們身邊,總會有這樣的人,老是為自己的境遇感嘆,替自己的命運悲哀: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或鬱鬱寡歡、暗自神傷,或怨天尤人、怒氣沖天……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緒,往往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太有才,得不到重用,豈不是可悲、可嘆!

其實,這裡面就需要具體分析了:一是你確實有才,但經過大範圍比選,別人比你更有才;二是你確實能幹,但就這個崗位而言,別人比你更合適。一個人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最能發現自己的優點,但很難看見別人的長處;最善於以己之長比他人之短,不善於用他人之優勢來比自己之弱項。這樣,你就會飄飄然孤芳自賞,暈乎乎自命不凡!

把自己看作人才,往往會恃才矜己,終究江郎才盡,一事無成。方仲永五歲就會作詩,被譽為“天才少年”,因自滿而最終淪落為平庸之輩;李自成攻入北京,卻因“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而功敗垂成。滿招損,謙受益。古往今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例子不勝列舉,令人唏噓。

把自己看作人才,往往會自命不凡,最終得非所願,空自嗟嘆。阮籍登廣武城曰:“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陳子昂登幽州臺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個人有濟世之志不等於有用武之地,客觀現實不會滿足所有人的主觀願望。自認為才高八斗,往往會悲哀落寞。

把自己看作人才的人,往往會肆無忌憚,最終招惹禍端,以悲劇收場。禰衡狂放不羈,為黃祖所殺;楊修自作聰明,而丟掉性命;許攸自以為功高蓋世,被許褚當眾砍下首級。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自以為是,必自取其辱;低調做人,方能遊刃有餘。

如果把人比作物來看,你就像一把壺,用來裝茶,你就是茶壺,清香撲鼻;用來裝酒,你就是酒壺,芬芳四溢;用來盛尿,你就是夜壺,臭不可聞。其實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價值,但這價值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放對了地方,你就是人才;放錯了地方,你會被埋沒。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你把自己看高了,你就會有失落感;你把自己看低點,你就會有存在感!把自己當作一粒塵土、一顆石子,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世界很遼闊,作用很偉大,生活。正如詩人魯藜在《泥土》中所說的那樣:“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