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之美

[ 哲理故事 ]

我越來越喜歡“熬”這個字。熬從來不是一種舒舒服服的享受,而是一種在逆境中人的掙扎和奮起。一粒粒米如果沒有熬過,沒有承受過烈火的炙烤和沸水的浸泡,又怎能變成香糯的粥?看來熬是歷經痛苦脫胎換骨的必經之途。

物是如此,人更是這樣。一個人熬不過去辛酸和苦楚,迎來的必是失敗,熬下去,挺過來,便是雲開霧散,柳暗花明。

蔡文姬被匈奴擄去12年。最初,她吃的是半生不熟的滿是腥羶味的牛羊肉;舉目四顧,皆是荒涼蕭瑟的沙漠;枕邊人又不是自己所愛。她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徹夜難眠,她本想自殺,但最終她咬牙堅持了下來。苦苦熬了12年之後,她父親的好友曹操跟匈奴商量,用重金把她贖了回來。回到家鄉,被委以重任編寫《續漢書》,還因創作了《胡笳十八拍》而青史留名。可見,在逆境裡,熬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熬是痛苦的,是精神上的一種極大的折磨。只有那些內心強大、具有非凡意志力和有堅定信念的人才能熬下去,最終等到陰霾散去,黎明的曙光照亮大地。

蘇軾不是在“黃州惠州儋州”熬過了艱苦寂寥的貶謫生活東坡肉,最終迴歸朝廷嗎?蘇武不是在苦寒之地苦熬19年之後終於回到漢朝愴然收場。

逆境裡要熬,順境裡也要熬。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靜下心來,板凳坐得十年冷,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看得見繁華,才能擷取到成功的果實。袁隆平為了研製雜交水稻,他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他在實驗室裡反反覆覆做實驗,最終獲得成功。一個人苦熬的姿態,從來不卑微,不醜陋,不低賤,相反總是有一種令人怦然心動的力量和美,讓人尊重,讓人肅然起敬。

熬,不是弱者的怯懦,而是強者的自律;熬,不是無奈絕望的逃避,而是一種積極修為和自覺砥礪。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