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不丟人,怕也不丟人

[ 哲理故事 ]

朋友問我:“你信不信‘輪迴’?”

她說她上中學時,最怕父母與老師聯絡。每次考完期中考試,要開家長會了,她的心跳便會快一拍、慢一拍,混亂得如同思緒。不見得每次都考砸,有時候其實考得還不錯,但還是想起來就莫名焦慮。

到現在,她自己做了母親,大事小事,總有要跟老師溝通的時候。仍然是,開啟微信,在通訊錄上找到老師的名字,她就聽見自己的呼吸長一聲、短一聲,蕪雜得如同心事。她對自己說:老師很忙,別打擾老師。她又慚愧,她明白這是藉口。

她的態度很明確:“我不是那麼在乎小孩的成績,考多少分我都不會怪他。而且就算小孩表現不好,老師也不會批評我,我有什麼可緊張的?”

我問她:“你當年對自己考試成績的預期是怎樣的?現在對孩子呢?”

她所害怕的,到底是談話本身,還是這談話的前因與後果。當年父母對她的不放心,現在她對孩子的不踏實;以前有多少她在學校的事不想告訴父母,眼下有多少家裡的事她不想讓老師知道。

不妨承認,我們都是愛聽讚美、怕聽批評的人。哪怕我們已經做得足夠好,還是不想別人提起一分不足,所以總是想逃避,卻又因此更加自責:如果我做得再好一些,就不會這樣了。

其實不然,因為“不夠好”永遠存在。

全班第一夠不夠好?不夠,你在年級排第幾名?全校第一夠不夠好?不夠,貴校在全市是什麼水平?全市的高考狀元夠不夠好?進了大學才發現,也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員。

所以承認吧,我們都是“不夠好”的人,而且總要誠實地面對這“不夠好”。

我們要面對缺點,要面對挫敗,要面對天外有天的現實。我們還要面對自己內心或輕或重的失落感、亦明亦暗的羨嫉感。這些才是你腳底的沙石,每一步都刺痛你。

然後怎麼辦?接受這“不夠好”。

一把頭髮,乍一看都一般長短、一樣粗細,非得一根根挑開來,才發現長短不一、粗細各異。就像我們每個人,總有值得驕傲的優點,也有很多拿不出手的短處。

我們的焦慮有時是庸人自擾。我們常會為了身邊人的失望而感到抱歉,但是,沒有人是完美的,他們也會令我們失望,而我們早已原諒了他們。

這一生中,我們還會有很多焦慮至極的時刻,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妨問問自己:“讓我如此忐忑的最壞的結局是什麼?”

我們可能會拖延,把明知正確卻委實不想做的事拖到最後一刻;我們也許終此一生,都要在登臺發言之前,先去衛生間,要緩解的,不是膀胱的壓力,而是內心的壓力……

沒關係,你以為在雨中疾跑的人,不怕那大顆的雨點嗎?那說“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人,在出發之前不曾猶豫、軟弱過嗎?

他們都和我們一樣,同自己聊過天,兩個自己都說很累,一個想遠離,另一個卻大聲說“別退後”。然後,他們深吸一口氣,開始或者繼續做該做的事。

一定要告訴自己:輸不丟人,怕也不丟人,因為怕輸而不出戰,才是真丟人。只要曾經盡力一戰,任何結果都能承受。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