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

[ 哲理故事 ]

前段時間股市愁雲慘霧,基金也損手爛腳。我一朋友實在熬不住兩三個月的基金持續下跌,終於揮刀斬倉,虧損近20%;而我另一朋友則是又多堅持了兩三個月,最終扭虧為盈,反賺十幾個點!

正所謂財不入急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各類投資報告也證明了這點:在主動權益基金的投資中,基金投資者的盈利機率與持倉時間正相關。“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基民持有的時間不夠長,過於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可見,只有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時間考驗方能在投資領域取得成功,畢竟向上的路,從來不是好走的路。

在生活:話說一個大媽去廣場散步,看到有個老頭拿著海綿筆在地上寫大字,忍不住湊上去看。老頭看了大媽一眼,提筆寫了個“滾”字。大媽心想:看一下至於嗎?老頭又看大媽一眼,又寫了個“滾”。大媽再也忍不住了,上去一腳將老頭踢倒在地……警察來了問咋回事,老頭委屈地說:“我就想寫句‘滾滾長江東逝水,剛寫頭兩個字,就被這個人踹倒了。”

微型小說《俄勒岡州火山爆發》也講述了類似的烏龍事件。記者向報社打電話傳達新聞:“我永遠難忘在俄勒岡州的這場經歷,火山爆發……”這時電話線路突然中斷,報社主編就急匆匆地授意編輯杜撰了篇俄勒岡州火山大爆發的獨家報道,並比平時提前出了報。結果幾小時後電話線路修復,記者再次來電,真相原來是“火山爆發”只是形容在那裡舉行的一場激烈的拳擊比賽的詞語……

所以呀,朋友們,凡事別急!哲學家培根就說過:過於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

老子《道德經》也有言:“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指出了真正的“動”,是建立在心靜基礎上的外在運動,只有心平氣和地動,才能生生不息。“動之徐生”,是道家提倡的做人做事法則,不暴不躁,不亂不濁,悠然徐生,一切要慢慢地來。

儘管當今社會競爭激烈,時代如潮水般裹挾著我們快速前行,焦慮浮躁寫在每個人的臉上。但我們還是要跟自己說:時刻保持心態平穩從容,萬勿氣急敗壞、慌里慌張、自亂陣腳,更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長,正所謂“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不要被短期的得失矇蔽雙眼,失去定力。

人生的道路。但趕路途中的風景亦不可錯過,有時不妨放緩腳步,冷靜就難,淡定受喜,說不準能在欣賞到平日熟視無睹的風景、捕捉到生活的美好細節之餘,還能更利於達到目標呢。

畢竟只有慢下來,我們才會有時間去思考與總結;只有靜下來,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內心與初衷。穩而思進,慢而有為,一如烹飪中的“文火慢燉”,飽飽地吸滿時間的湯汁,從而能做出更美味的佳餚。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