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上長白山

[ 民間故事 ]

乾隆當上了皇帝以後,曾三次親上長白山。作為滿系皇帝,登基時他曾動過去發祥地的念頭,都因畏懼關外的路途艱險,未能成行。

這一年的一天,乾隆和劉墉在花園下棋,下著下著,思緒又飄蕩起來。由於心思不在棋上,棋步錯亂無法,竟叫劉墉的兩個小卒逼進宮闈。等乾隆回過神來,輸棋局面已無可挽回了,只好說聲:“棋輸給愛卿了。”

劉墉是老臣,多年侍駕左右,早已洞察到了乾隆這些日子的心事。趁此時候向乾隆進了一言:“萬歲爺久有親往發祥地之意,何不趁此春暖花開之時前往?”劉墉這話一說,雖正中乾隆心思,但他還是躊躇再三,這發祥地在關外,山水險峻,荊棘塞途,吃不起這份苦。不去吧,一朝清帝,沒到過發祥地,總覺得是個事,眾王公大臣面前也不好看。他靈機一動,知道劉墉點子多,想求巧法。他問劉墉:“劉愛卿,駕收何處呢?”劉墉何等聰明,心說:“你這是怕苦啊!”劉墉也沒上過長白山,只聽說長白山頂已不長樹,只長一種矮蒿和地衣,所以他答:“見蒿就收吧!”

乾隆車隊儀仗,馬上馬下,轎起轎落,御前侍衛,馬步親兵,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轉眼出京兩月有餘。路途上的風風雨雨,早行晚歇,哪裡有宮中安逸舒適?乾隆後悔不迭,又不好意思中途就回,怕劉墉和眾大臣譏笑。他只得硬著性兒朝發祥地進發,巴不得立馬就到。他在馬背上嘴裡也叨咕著:“見蒿就收!見蒿就收!”

這一日穿過一個叫“快大茂子”的地界,眼前一片老林,風一吹,嗚嗚作響,更叫他心煩。老半天總算是走出這大林子,轉過一個山嘴,見到前面有個集鎮,心中才亮堂一點。

乾隆在前呼後擁中,浩浩蕩蕩地進了這座新興的小集鎮。侍衛們哪也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宅邸休息,只得在鎮後一座秀麗的小石山紮下了御帳。

次日,乾隆梳洗已畢,慢步踱到石山邊緣,朝下一看,小集鎮就在腳下,有買的有賣的,還挺熱鬧。看著看著,嗬嗬,他樂了,回頭對劉墉說:“劉愛卿,傳旨起駕回京!”劉墉和眾大臣都一愣神,上長白山去這才哪到哪啊!怎麼就打轉回呢?劉墉心機來得快,四下一撒目就明白了。原來是山下小街有一家酒館,招牌奇特,一般都是橫匾,而它是豎立著的。一個大“好”字佔了招牌的一多半,“好”字下是個“酒”字,是一家叫“好”酒的酒家。劉墉心想:“萬歲這是吃不住苦了,利用了我的那句‘見蒿就收的話。”劉墉不禁笑了一笑。眾大臣這時也都明白了。沒有辦法,聖旨已下,只好撤帳回京。

乾隆回京後,賞過又一年的宮牆柳綠和御園花紅,轉眼到了初秋。宮中的一切都膩味了,又想起出巡。江南的風和日麗,魚躍米香,好是好,已是盡覽的風光,無味了。還是上關東吧,山水壯觀,有一番野味,還能賺個親躬發祥地的好名聲。

主意已定,乾隆升殿。想起劉墉總攔他的興頭,就打發劉墉去南巡了。所以第二次去長白山沒有劉墉。等劉墉一走,乾隆就傳旨準備儀仗,直奔長白山而去。一路上,好玩的去處是一處不落,或二日或五日盡興玩賞,題字贈匾,倒也快活。

到達長白山下時已是深秋,樹葉落光,蒿草枯萎,乾隆和隨臣侍衛人等雖都穿上了夾衣,可還是哆嗦不止,寒噤難耐。眼睜睜地瞅見長白山頂了,就是不敢再上了。正躊躇著,一股寒風帶來一溜雪粉,刷地揚得乾隆君臣滿身滿臉,緊接著就是飄飄揚揚的大雪片漫天飛舞。一會兒工夫,樹上、草坡上都白花花的,一片肅殺景象,唯有一種松樹在飛雪中亭亭玉立,枝翠葉鮮,顯得與眾別然,秀姿綽約,別顯一番風采!乾隆著實地欣賞了一番,真是越看越愛看,越看越喜歡,口中不住地讚道:“好一個婀娜多姿的美人!封你為美人吧!”話剛落音,又是一陣雪粒子,劈頭蓋臉地撲過來,打得乾隆臉上生疼。乾隆也顧不得美人不美人了,在侍衛的護從下下了山,也就啟程返京了。乾隆第二回也沒上到長白山頂,只留下個口封。

乾隆第三次上長白山是兩年以後了。返京後整天打獵、跑馬,題匾,吟詩、繪畫、對對子,又玩厭煩了。轉眼又到了春天。忽一日他又想起了長白山。想起長白山那巍峨雄峻的氣勢,神秘莫測的雲峰……再去一趟吧。

這一去倒挺順溜,車載馬馱,一直來到長白山下紮下御帳。通向天池的道自然有開路兵卒修整。這一日天氣晴朗,道也修好了,乾隆乘一頂綠呢小轎,親兵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乾隆和王公大臣從豁口抬到天池邊。乾隆下了轎一看,四周峰巒環繞,當中池水如鏡,池中有天有云有山,覺得心寬氣爽,大喜。特別是豁口的兩邊,直立著兩柱石峰,像一座迎聖門。正巧天上飄來一片雲,銀亮亮的,像一條銀龍,從豁口的上空進來,纏著兩邊的石峰一圈,刷地撒向池面,竟是一陣好雨!乾隆君臣站的池坎上竟沒淋到一滴雨!乾隆這個好啊,又勾起他封號題詠癮。他慢慢地吟出:“接駕天成龍門峰,祥雲瑞從足下生,潤澤一統江山秀,甘霖緣於水晶宮!”的詩句。

從此天池邊上就有了一座龍門峰了。據說,這首詩還鐫刻在石碑上,立在“龍門峰”下呢!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跟皇帝打賭
下一篇: 蔡二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