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覺大師

[ 民間故事 ]

1.一樁婚事

這年入秋,汪家村的汪老頭家裡來了個媒婆。媒婆姓鄭,說鄰村的地主魯老爺看中了汪家小女兒玉嬌,願納她為妾。

鄭媒婆說道:“雖說你家玉嬌已經嫁過人了,但魯老爺知道她還是黃花姑娘,說不能委屈她,願出三十兩銀子當彩禮。換作旁人,誰有魯老爺會疼人?何況前面大房又病懨懨的,說不定哪天沒了,到時玉嬌就能被扶正了。”

玉嬌是汪老頭最小的女兒,今年剛滿十九,嬌俏又能幹。就是這樣一個姑娘,卻是個命苦的,一年前,她嫁給了村西的童生林二郎,兩人也算是郎才女貌的一對璧人。誰知恰逢邊關大亂,朝廷強徵徭役。童生原本不在徭役的範圍,可是鄉里的兵丁人數不足,衙役竟將正在拜堂的林二郎強行抓走湊數。

這件事跟玉嬌沒什麼關聯,可婆婆心疼兒子,把這事怪罪到玉嬌頭上,說她八字不好,連累了二郎。玉嬌有苦說不出,只得每日忍氣吞聲,將家中所有的活都包攬下來,回孃家時也從不透露半分。林母見玉嬌好欺負,變本加厲,經常連續幾天不管吃喝,還讓她幹活。可憐玉嬌在林家過了兩個多月的苦日子,最後餓昏在田間,被人發現,告訴了汪家。

汪老頭知道後氣壞了,請了族長過去交涉,這才把玉嬌接回孃家,想等林二郎回來後再說。不想幾個月後邊關來信,說林二郎已戰死沙場,隨之而來的是一筆撫卹金和隨身遺物。“馬革裹屍還”是不可能了,邊關遙遠,戰事緊張,真正能馬革裹屍的又有幾人?

玉嬌聽到訊息痛不欲生,跑去林家奔喪,不料林母以為她要打撫卹金的主意,將她趕出門不說,還找人寫了一紙休書。

不久後,玉嬌的母親染了重病,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若是平時,聽到鄭媒婆讓女兒去做小,汪老頭肯定不願意,可如今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汪老頭不免猶豫起來。他一邊想,三十兩銀子彩禮,足夠支付老婆子的藥錢了,可另一邊又想,魯老爺已經五十多歲,比自己還大三歲,玉嬌會不會太委屈了?

汪老頭一時沒了主意,就問一旁的三兒子:“玉嬌呢?好半天沒看到她了。”

三兒子答道:“玉嬌上山採藥去了,說看能不能採點藥,在大師那裡換點銀子。”

鄭媒婆不急著走,聽到這裡就問道:“你們說的是明覺大師?”

汪老頭點點頭。汪家村後頭的大青山上有一個大寶寺,大寶寺裡的明覺和尚遠近聞名。他長相俊美,常穿一身白色僧衣出入山林。明覺原是京城大官家的公子,小時候因身體太弱被算命先生批過八字,說他與佛門有緣,只有身在佛門才能順利長大。就這樣,明覺被送到了大寶寺,成了方丈大師的親傳弟子。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小明覺長成了大和尚。去年他的師父圓寂,便由明覺執掌大寶寺。

明覺頗懂藥理,他為了讓四周鄉民過上好日子,常教鄉民們辨草藥、採草藥,然後他適價收購,加工後轉賣給山下藥鋪。

今年春天,玉嬌加入了採藥的隊伍,每天與人結伴採藥送上山,幾乎每天都能換幾十文銅錢回來。

汪老頭想到這裡,不由得喃喃道:“那丫頭一向孝順……”他還是捨不得讓女兒嫁給魯老爺。

鄭媒婆忙勸道:“哎喲,你也不想想汪大娘病成什麼樣子了?阿嬌她孝順,定會同意這門親事的!這不,魯老爺讓我帶了十兩銀子做定禮,等到迎親那日再給二十兩。有了這三十兩銀子,汪大娘的病不愁治了!”說著,鄭媒婆從袖中掏出兩個銀錠子放在桌上。

汪老頭窮了一輩子,還沒見過整錠的銀子,聽著內室汪老婆子的咳喘聲,他心裡動搖了。

鄭媒婆趁熱打鐵,以汪大娘的病情為由,攛掇汪老頭答應下了這樁婚事。怕他反悔,還特地找來里正作證人,雙方簽了文書。鄭媒婆留下銀子,說好三天後來迎親,這才滿意離去。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離情別恨
下一篇: 氣死驢